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与耳部瘢痕疙瘩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2017年6月—2018年3月,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女9例、男1例,年龄19~59岁)耳部瘢痕疙瘩患者行耳部瘢痕疙瘩核心切除术后弃用瘢痕组织及3例(均为女性,年龄20~24岁)色素痣患者手术后弃用的正常皮肤组织。取耳部瘢痕疙瘩表面分泌物,培养细菌并进行鉴定。取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采用蛋白质印记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肠毒素B+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的蛋白表达,并根据蛋白表达情况将瘢痕疙瘩分为超抗原阳性组和超抗原阴性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2组瘢痕疙瘩T细胞受体(TCR) Vβ蛋白表达。Masson、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2组瘢痕疙瘩真皮胶原纤维形成和炎症细胞浸润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超抗原阳性组瘢痕疙瘩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肠毒素B、TSST-1。对数据行配对样本 t检验。 结果:耳部瘢痕疙瘩表面分泌物培养出细菌,优势菌培养24 h可见细菌周围出现溶血现象,菌落呈白色或金黄色,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患者正常皮肤肠毒素A+肠毒素B+TSST-1阴性,蛋白表达量为0.267±0.016。4例患者瘢痕疙瘩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肠毒素B+TSST-1蛋白表达阳性,蛋白表达量为0.472±0.016,纳入超抗原阳性组;6例患者瘢痕疙瘩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肠毒素B+TSST-1蛋白表达阴性,蛋白表达量为0.255±0.004,纳入超抗原阴性组。超抗原阳性组瘢痕疙瘩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B+TSST-1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超抗原阴性组和正常皮肤( t=15.22、8.63, P<0.01)。超抗原阳性组瘢痕疙瘩TCR Vβ蛋白表达量为0.389±0.023,明显高于超抗原阴性组的0.169±0.014( t=8.62, P<0.001)。Masson染色显示,2组瘢痕疙瘩真皮内均见大量胶原纤维增生。HE染色显示,超抗原阴性组瘢痕疙瘩真皮可见血管周围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超抗原阳性组瘢痕疙瘩血管周围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4例抗超原阳性瘢痕疙瘩患者中肠毒素A阳性2例、肠毒素B阳性2例,其中1例患者检测出肠毒素A和肠毒素B阳性,未检出TSST-1。 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超抗原是耳部瘢痕疙瘩众多发病原因中的一种,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激活瘢痕疙瘩信号通路有关。
推荐文章
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的检测
乳腺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
TSST-1
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研究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
食品工业
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策略
金黄色葡萄球菌
毒性分子
小分子蛋白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分布的研究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基因
分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与耳部瘢痕疙瘩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烧伤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葡萄球菌,金黄色 瘢痕疙瘩 超抗原 耳部 肠毒素A 肠毒素B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年,卷(期) 2021,(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501120-20200225-0009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52)
共引文献  (266)
参考文献  (4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4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12(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3(5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8)
2014(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15(4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16(4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17(39)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8(3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9(1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
2020(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葡萄球菌,金黄色
瘢痕疙瘩
超抗原
耳部
肠毒素A
肠毒素B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烧伤杂志
月刊
1009-2587
50-1120/R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
78-131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98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8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