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三尖瓣环不同部位起源的特发性室性期前收缩(IPVCs)/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患者体表12导联心电图QRS波特征及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210例行射频消融术(RA)治疗的三尖瓣环起源的IPVCs/IV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不同起源部位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和RA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210例患者中,行RA治疗成功192例,成功率为91.43%.随访3~36个月,平均(19.94±3.24)个月,期间复发6例.将发病部位为前侧壁、侧壁、后侧壁作为游离壁组(99例),前间隔、中间隔、后间隔为间隔组(111例).相比间隔组,游离壁组QRS平均时限明显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00,P<0.01).三尖瓣环游离壁各个部位起源的IPVCs/IVT患者在心电图Ⅰ导联的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χ2=6.876,P>0.05);Ⅰ、aVL导联呈现R型,V1~V3导联呈现rS型,V5~V6导联呈现R型,胸前导联移行区多见于V3导联或之后,下壁导联呈现R型或Rs型或rS型.三尖瓣环间隔部各个部位起源的IPVCs/IVT患者在心电图Ⅰ导联呈现R型,Ⅱ导联呈现Rs型或R型,Ⅲ导联呈现QS型或rS型或Rs型,aVF导联呈现rS型或rs型或R型,V1导联呈现QS型,V5~V6导联呈现R型,胸前导联移行区多见于V2~V3导联之间,或V3导联之后.?结论 三尖瓣环不同部位起源的IPVCs/IVT患者体表12导联心电图QRS波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亦存在一定变化规律,这些心电图特征有助于术前评估其起源部位和有效靶点,有助于减少手术时间,降低RA治疗的失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