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现代交通技术的兴起,使社会的流动性日益增强,人的交流亦受此影响.但20世纪上半叶兴起的"传播"却遗忘了"交通",失去了对这一重要日常经验提问的能力.鉴于此,本文追溯了"交通"被学科遗忘的历史,发现传播学所"选择"的是技术上具有瞬时性、内容上可产生即刻效果的广播等媒介,由此迅速确立了学科的合法性.传播研究的偏向不仅遮蔽了交通之于交流的影响,也忽视了传播的诸多过程性因素,如地理、身体和基础设施等.基于当下移动经验的普遍化与传播学认识论的反思,本文指出,传播研究应以"移动中的交流"为问题,重建传播的交通意涵,走向一个注重物质情境、超越媒介中心主义、以人类交流为核心议题的开放领域.
推荐文章
基于轨道交通的 湖湘文化传播策略与设计研究
湖湘文化
文化传播
轨道交通
基于遗忘机制的ISWI积极思想传播模型
数学模型
全局稳定性
传播阈值
思想传播
遗忘机制
交通荷载作用下地基中Love波的传播特性
交通荷载
双层地基
Love波
弥散性
交通荷载作用下地基中瑞利波的传播特性
交通荷载
地基
瑞利波
弥散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遗忘与重建:作为"传播"的"交通"
来源期刊 新闻大学 学科
关键词 移动 交通 传播
年,卷(期) 2021,(1) 所属期刊栏目 传播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47
页数 12页 分类号 G210.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移动
交通
传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闻大学
月刊
1006-1460
31-1157/G2
大16开
上海市邯郸路440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内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18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2184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