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蒲黄(Pollen typhae)治疗血瘀证的作用靶点与代谢通路.研究首先通过PharmGKB、TTD和CTD数据库筛选出与血瘀证相关的靶点;接着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挖掘PPI网络中潜在的蛋白质功能模块,通过Metascape平台分析蒲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所参与的生物过程及通路;然后采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疾病-靶点网络、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最后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将蒲黄活性成分、阳性药阿司匹林(Aspirin)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比较各自之间的对接强度.结果表明,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等在参与的成分-靶点网络、疾病-靶点网络、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中联系密切,其与人体相互作用强,可能是治疗血瘀证的活性成分;核心作用靶点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蛋白激酶(AKT1)、雌激素受体(ESR1)、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录因子(JUN)、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4(MAPK14)等.蒲黄治疗血瘀证的生物学通路主要涉及VEGF信号通路(VEGF signaling pathway),IL-17信号通路(IL-17 signaling pathway),NF-κB信号通路(NF-kappa B signaling pathway)等,其治疗方面主要涉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功能和血液循环等.分子对接验证显示,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的结合能小于-5的占85.88%,即大部分靶点与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的结合活性较好;而Aspirin与靶点的结合强度较蒲黄活性成分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2R)-5,7-二羟基-2-(4-羟基苯基)苯并吡喃-4-酮、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差.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揭示蒲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预测了蒲黄治疗血瘀证的可能作用靶点和代谢通路;且从分子对接结果来看,蒲黄活性成分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2R)-5,7-二羟基-2-(4-羟基苯基)苯并吡喃-4-酮、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等与核心靶点的对接效果均优于阳性药Aspirin.
推荐文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虎杖抗高血脂作用及信号通路研究
高血脂
虎杖
靶点预测
PPAR信号通路
胰岛素抵抗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郁金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研究
郁金
哮喘
网络药理
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赤芍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研究
动脉粥样硬化
赤芍
网络药理学
机制
基于“成分-靶点-通路”的鹿茸网络药理学研究
中药化学
鹿茸
网络药理学
靶点
通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蒲黄对血瘀证的作用靶点与代谢通路研究
来源期刊 广西科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蒲黄 网络药理学 血瘀证 靶点 分子对接
年,卷(期) 2021,(6) 所属期刊栏目 中药民族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4-645
页数 12页 分类号 R9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656/j.cnki.gxkx.20220117.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蒲黄
网络药理学
血瘀证
靶点
分子对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西科学
双月刊
1005-9164
45-1206/G3
大16开
广西南宁市大岭路98号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7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3230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