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5种糖类成分(葡萄糖、果糖、蔗糖、棉籽糖、水苏糖)在丹参提取工艺过程中含量的变化情况,为丹参提取工艺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UPLC-ELSD),测定丹参提取过程中提取、浓缩、醇沉、收膏工序5种糖成分含量及转移率,并对不同糖成分含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对不同年份丹参提取物5种糖成分测定结果显示,总糖平均质量分数为40.5%,批次间波动较小,其中水苏糖质量分数最高,为24.70%;各工序糖成分转移率结果显示,单糖(果糖、葡萄糖)与二糖(蔗糖)总转移率分别为38.51%、36.41%、34.92%,转移情况相当,而三糖(棉子糖)和四糖(水苏糖)总转移率分别为22.69%、12.06%,下降幅度增加.醇沉方式同样影响糖成分转移.结论:醇沉工艺能够有效降低丹参提取物糖成分含量,且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糖成分含量可以表征水提醇沉工艺方式差异与质量一致性评价.
推荐文章
米勒魔芋休眠解除过程中激素及糖类变化
米勒魔芋
休眠
脱落酸
生长素
糖类物质
枣花发育过程中糖类物质的分布与变化
壶瓶枣
花芽分化
糖类物质分布
囊状特化大细胞
黄精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糖类成分动态变化
黄精
九蒸九晒炮制
糖类
紫外-分光光度
TLC
HPLC-CAD
丹参中隐丹参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丹参
隐丹参酮
提取工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丹参提取工艺过程中糖类成分变化趋势
来源期刊 中国现代中药 学科
关键词 丹参提取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 寡糖 提取工艺 转移率
年,卷(期) 2021,(6) 所属期刊栏目 中药工业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56-1060
页数 5页 分类号 R282.71|R28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13/j.issn.1673-4890.202006100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3)
共引文献  (112)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0(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丹参提取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
寡糖
提取工艺
转移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现代中药
月刊
1673-4890
11-5442/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
82-302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500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69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