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动脉血乳酸(Lac)水平与28 d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30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室血Lac水平将患者分为<4 mmol/L组(203例)、4~10 mmol/L组(69例)、>10 mmol/L组(31例),分析患者基线特征。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性休克28 d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入室Lac水平对感染性患者28 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并根据最佳截断值分组,绘制28 d 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30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179例,28 d总病死率为59.08%。入室Lac<4 mmol/L组203例,入室Lac 4~10 mmol/L组69例,入室Lac>10 mmol/L组31例。3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氧合指数(PaO 2/FIO 2)、是否合并腹部感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28 d病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SOFA、使用机械通气、Lac水平。ROC曲线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患者入室Lac预测28 d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04 5(95% CI:0.540 8~0.668 2),最佳截断值为3.55 mmol/L时,灵敏度为0.508 4,特异度为0.733 9,阳性似然比为1.9103,阴性似然比为0.669 9。根据入室Lac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乳酸组(≥3.55 mmol/L)和低乳酸组(<3.55 mmol/L),其28 d病死率分别为73.39%(91/124)和49.16%(88/179),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乳酸组28 d累积存活率显著低于低乳酸组( 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入室Lac每增加1 mmol/L,28 d病死增加至1.22倍[优势比( OR)=1.22,95%可信区间(95% CI):1.08~1.37, P=0.001 4],高乳酸组28 d病死率是低乳酸组的3.53倍( OR=3.53,95% CI:1.36~7.09, P=0.000 4)。 结论:在ICU脓毒性休克患者中,28 d病死率与入室后动脉血乳酸水平密切相关;入室后动脉血乳酸水平>3.55 mmol/L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死亡风险明显增加。
推荐文章
危重症病人动脉血乳酸与急性皮肤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危重病人
乳酸
急性皮肤衰竭
皮肤花斑
脓毒症
重症护理
LUBS联合血乳酸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肺部超声B线积分
血乳酸
脓毒性休克
6小时乳酸清除率与儿童脓毒性休克预后关系
乳酸清除率
脓毒性休克,儿童
预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脓毒性休克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与入重症监护病房28 d后病死率的相关性
来源期刊 中国医师杂志 学科
关键词 休克,脓毒性 乳酸 病死率 因素分析,统计学
年,卷(期) 2021,(8)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64-1168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431274-20210324-0034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8)
共引文献  (232)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4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1(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2(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3(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4(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5(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6(3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17(3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8(1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9(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休克,脓毒性
乳酸
病死率
因素分析,统计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师杂志
月刊
1008-1372
43-1274/R
大16开
长沙市芙蓉区新军路43号中国医师杂志社518办公室
42-141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75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507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