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侵袭性真菌感染易感因素和早期诊断措施,探讨其对该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180例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基本资料和治疗预后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0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接受血培养以及血清β-(1,3)-D-葡聚糖含量检测,其中β-(1,3)-D-葡聚糖阳性患儿180例,阳性率为36.0%;血培养阳性患儿20例,阳性率为4.0%,β-(1,3)-D-葡聚糖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血培养阳性概率(P<0.05).随着病程进展,β-(1,3)-D-葡聚糖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0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儿中病原菌包含念珠菌(37例),白假丝酵母菌(6例),毛霉菌(2例).180例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儿中早产儿11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儿32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儿38例.180例患儿出生体重低于1000 g患儿24例,1000~1500g患儿120例,大于1500 g患儿36例.结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人群为早产儿和低重儿,病原菌以念珠菌感染为主,血清β-(1,3)-D-葡聚糖检测对诊断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开展β-(1,3)-D-葡聚糖检测,可为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