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D-二聚体、二胺氧化酶(DAO)对早期发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价值.方法 选取入院时间为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的100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作为观察组,参照改良的Bell分级诊断标准将患儿分为早期NEC(Ⅰ期)组46例,晚期NEC(Ⅱ期22例、Ⅲ期32例)组54例,并选取80例同期我院儿科因其他疾病住院治疗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D-二聚体、DAO水平,并分析其水平变化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患儿的相关性,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 晚期NEC组和早期NEC组D-二聚体和DA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晚期NEC组患儿D-二聚体和DAO水平显著高于早期NEC组(P<0.05);晚期NEC组和早期NEC组D-二聚体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x2=48.821,P=0.000;x2=25.468,P=0.000),且晚期NEC组D-二聚体和DAO阳性检出率高于早期NEC组(x2=4.617,P=0.032);并且晚期NEC组和早期NEC组DAO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22=19.821,P=0.000;22=88.183,P=0.000),且晚期NEC组D-二聚体和DAO阳性检出率高于早期NEC组(x2=4.021,P=0.045);D-二聚体检测敏感性为76.00%,特异性为78.00%,准确度为86.00%;DAO检测敏感性为83.00%,特异性为78.00%,准确度为74.00%;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4.00%,特异性为89.00%,准确度为92.00%,且联合检测诊断敏感性优于单一D-二聚体检测(x2=12.706,P=0.000)、单一DAO检测(x2=5.845,P=0.015),联合检测诊断特异性优于单一DAO检测(x2=4.391,P =0.036),联合检测诊断准确性优于单一D-二聚体检测(x2=5.980,P=0.014)、单一DAO检测(x2=11.481,P=0.000);血清D-二聚体水平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敏感性为79.34%,特异性为83.57%,准确度为69.58%,阳性预测值为82.15%,阴性预测值为77.39%;血清DAO水平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敏感性为72.55%,特异性为81.63%,准确度为68.43%,阳性预测值为80.25%,阴性预测值为76.33%.结论 D-二聚体、DAO水平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密切相关,其水平与NEC成正比,D-二聚体、DAO检测对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具有较好敏感性和准确度,帮助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推荐文章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综合护理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综合护理
诊断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护理研究进展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护理
血浆D-二聚体测定对急性缺血性结肠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结肠炎,缺血性
D-二聚体
诊断
微粒子酶免分析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危险因素分析
小肠结肠炎,坏死性
婴儿,新生
围生医学
危险因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D-二聚体、DAO对早期发现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价值
来源期刊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学科
关键词 D-二聚体检测 二胺氧化酶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期诊断 相关性
年,卷(期) 2021,(8) 所属期刊栏目 基层园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82-1186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D-二聚体检测
二胺氧化酶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期诊断
相关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月刊
1006-9534
11-3743/R
大16开
北京市100039信箱651分箱
80-418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432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5081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