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接受美学的核心是走向读者,它反对孤立地看待文本和作者,强调读者在文学作品中的能动作用.相比较于其他作者主体性、作品主体性的翻译理论,接受美学第一次提出读者主体性,为翻译理论开辟了新的理论视角.而《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一大代表作,流传至今,是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中的完美世界结合起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该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桃花源记》英译进行分析,并为后面对《桃花源记》的翻译提供新的视角.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接受美学视角下《桃花源记》英译分析
来源期刊 海外英语(下)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接受美学 英译 《桃花源记》
年,卷(期) 2021,(12) 所属期刊栏目 翻译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38
页数 2页 分类号 H315.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接受美学
英译
《桃花源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海外英语(下)
月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028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214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