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漪园中的惠山园是乾隆非常喜爱的一处园中园,那时惠山园中的山水林泉还是一个整体,仅有的少量建筑散布在山间水岸,想必惠山园一定如它的蓝本无锡寄畅园一样,充满了质朴幽远的山水诗意.乾隆曾题写惠山园八景,其中"寻诗径"位于惠山园的中心,也就是山水的交会之处.现在,惠山园早已不复原状,经后代的改建和重建,增加了不少建筑和围墙,且一些建筑的体量也增大了许多,曾经山水相依的惠山园被拆分成一个水景园和一个山景园,即谐趣园和霁清轩,山与水也随之相互分离.尽管"寻诗径"诗碑还安放在谐趣园的"兰亭"中,但是我在谐趣园中却从未感受到诗意可寻,倒是霁清轩还有一丝峡谷苍松、峻岩潺溪、宁静素雅的意境.在中国,每座园林都关乎"情",都希望人们在园中能抒发幽思逸情.造园的终极目标之一也是要让园林充满诗意,但事实上,真正能够触动人心、具有浓厚诗意的园林在任何历史时期都是少数,只有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与林泉之心的园主人和造园师才有可能创造出诗意的园林.就如北宋画家米芾在《画史》中所言:"山水,心匠自得处高也",或是北宋画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所说:"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