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总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virus,HAV)和活HAV在太平洋牡蛎消化腺中富集和净化消减动态规律,以及在牡蛎不同组织中的分布.方法 通过人工暂养太平洋牡蛎和人为HAV污染养殖水体,并自染毒24h后净化养殖的方式,建立牡蛎体内HAV富集和净化衰减模型.采用免疫沉淀提取结合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法,分别检测0~264h不同时间点的养殖水体、牡蛎消化腺以及牡蛎其他组织的总HAV含量;采用qRT-PCR和叠氮溴化丙锭-定量RT-PCR (propidium monoazide-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MA-qRT-PCR)同时检测0、3、6、9、12、24、48、72、96、120、144、168、192、216、240和264 h牡蛎消化腺总HAV和活HAV含量,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对0、3和24 h的染毒牡蛎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评价各组织的组化动态改变.结果 在24 h内,养殖水体的总HAV含量从0h的5.544 Lgcopies/g下降至4.428 Lgcopies/g;但净化养殖后1 d(48 h),水体仍检出2.757 Lgcopies/g,并可持续检出至216 h.而牡蛎消化腺的总HAV在染毒3h后即迅速升高至5.810 Lgcopies/g,12 h达最高点(6.152 Lgcopies/g),为养殖水体的29.7倍.净化养殖后,牡蛎消化腺中总HAV仍持续高水平,至72 h后才缓慢下降,264 h仍为4.398 Lgcopies/g.与总HAV的变化规律一致,活HAV在3h即达3.432 LgCCID50/g,至12 h达最高点(3.929 LgCCID50/g),72 h后缓慢下降,264h为2.678 LgCCID50/g.全部检测时间点总HAV和活HAV含量的相关系数(R2)达0.8116,相关性良好,10 CCID50/g活HAV约相当于81 copies/g的总HAV.染毒后24h,消化腺、鳃、唇瓣、外套膜和闭壳肌中均可检出不同含量的总HAV,其中,消化腺最高(P<0.05),唇瓣最低;免疫组化显示,染毒后3h唇瓣中即可见强阳性HAV颗粒,提示在污染早期,唇瓣可能较消化腺更加敏感.结论 太平洋牡蛎受污染后3h即可在消化腺中检出高水平的HAV,12 h达最高点.净化养殖不能有效降低牡蛎体内的HAV水平,且在消化腺内11d仍维持良好的病毒活性,并可持续排毒,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我国应进一步加强牡蛎等可生食贝类与HAV的相关基础、监测和管理策略研究,为加强我国后甲肝疫苗时代的HAV预防和控制做好源头控制,更好地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
推荐文章
太平洋牡蛎对铜的生物富集动力学特性研究
太平洋牡蛎
富集
排出
双箱动力学模型
P-糖蛋白对太平洋牡蛎在镉富集过程中的作用
太平洋牡蛎
P-糖蛋白
异搏定
利福平
太平洋牡蛎同化率的研究
太平洋牡蛎
同化率
太平洋牡蛎对无机硒的富集作用研究
无机硒
富集
生物转化
太平洋牡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甲型肝炎病毒在太平洋牡蛎中的富集及消减规律
来源期刊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甲型肝炎病毒 太平洋牡蛎 活病毒 消化腺 荧光定量逆转录PCR
年,卷(期) 2022,(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32
页数 7页 分类号 R373.2+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甲型肝炎病毒
太平洋牡蛎
活病毒
消化腺
荧光定量逆转录PCR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月刊
1004-5503
22-1197/Q
大16开
长春市西安大路3456号
12-128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8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208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