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产后早期发生盆腔器官脱垂(POP)的高危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横断面调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期间产后6周妇女(2 247例)的临床资料和POP现状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POP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构建产后早期POP发生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另采集2019年11—12月间的数据(403例产妇)用作预测模型的外部验证。进一步探讨影响阴道分娩初产妇(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的阴道分娩初产妇885例)产后早期POP发生的产科因素。结果:发生POP者占24.3%(545/2 247),年龄、产次、孕前体质指数、阴道分娩及新生儿出生体重与产后早期新发POP相关( P均<0.05)。据此构建了产后早期POP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经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提示模型的区分度良好[代表区分度的C指数(C-index)分别为0.759和0.760]。在阴道分娩初产妇中,年龄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是其产后早期发生POP的主要高危因素( P=0.044、 P=0.004)。 结论:产后早期POP发生率高,本研究构建的产后早期POP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可在一定程度指导临床实际工作,给予孕产妇相应的诊疗建议,为POP的一级预防提供了理论支持。
推荐文章
产后盆腔器官脱垂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产后
盆腔器官脱垂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循证护理
盆腔器官脱垂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盆腔器官脱垂
病因
胶原
性激素
预防
肛提肌损伤在盆腔脏器脱垂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肛提肌损伤
盆腔脏器脱垂
发病机制
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锻炼对盆腔器官脱垂影响的临床研究
盆腔器官脱垂
盆底功能锻炼
初产妇
产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产后早期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来源期刊 中华妇产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产后期 危险因素 预测
年,卷(期) 2022,(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2-38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cn112141-20210919-0053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盆腔器官脱垂
产后期
危险因素
预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妇产科杂志
月刊
0529-567X
11-2141/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东河沿街69号
2-63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19
总下载数(次)
26
总被引数(次)
1180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