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学术
文献服务平台
学术出版新技术应用与公共服务实验室出品
首页
论文降重
免费查重
学术期刊
学术导航
任务中心
论文润色
登录
文献导航
学科分类
>
综合
工业技术
科教文艺
医药卫生
基础科学
经济财经
社会科学
农业科学
哲学政法
社会科学II
哲学与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I
经济与管理科学
工程科技I
工程科技II
医药卫生科技
信息科技
农业科技
数据库索引
>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工程索引(美)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文摘杂志(俄)
科学文摘(英)
化学文摘(美)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科学引文索引(美)
中文核心期刊
cscd
ei
jst
aj
sa
ca
cstpcd
cssci
sci
cpku
检索期刊
钛学术文献服务平台
\
学术期刊
\
哲学与人文科学期刊
\
中国文学期刊
\
中外文化与文论期刊
>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1年第1期出版文献
出版文献量(篇)
1029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1302
中外文化与文论
分享
投稿
Cultural Studies and Literary Theory
CSSCI
主办单位: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
四川大学中文系
ISSN:
CN:
出版周期:
季刊
邮编:
100000
地址:
出版文献量(篇)
1029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1302
分享
文章浏览
基本信息
评价信息
统计分析
同领域期刊推荐
文章浏览
热门刊内文献
年度刊次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1年
2期
1期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目录
1.
理性危机中的重建——钱中文的“新理性精神文学论”
作者:
李世涛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1-17
摘要:
在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后半叶),西方与中国的理性都大致经历了被崇拜、畸形发展、泛滥到几乎遭受抛弃的命运。面对理性的危机、感性泛滥的中国现实,钱中文提出了"新理性精神",重新矫正了理性与感...
2.
主持人语
作者:
曹顺庆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18-19
摘要:
【正】目前,大多数从事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的学者都以为,有了法国学派所提出的影响研究和美国学派所倡导的平行研究,整个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就是一座完满的大厦。事实是否真的如此?我们的研究结果证...
3.
1949年前爱伦·坡在中国的接受和变异
作者:
王涛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32-38
摘要:
在中国对爱伦·坡接受的整个历程中,受中国各个历史阶段中传统文化模式的影响和时事吁求的影响,爱伦·坡形象始终是变动着的。本研究即以1905年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对爱伦·坡东渐的初期阶段为例,对爱...
4.
变异学视角下的“身体写作”在中国
作者:
郭云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39-44
摘要:
本文从变异学的视角分析了女性主义"身体写作"理论在中国的接受和变异。"身体写作"理论初入中国时,由于对中国传统美学标准和叙事观念的冲击而受到冷遇。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消费文化和身体美学的...
5.
积极能动的大众——约翰·费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的中国变异
作者:
肖帅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45-50
摘要:
约翰·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强调了受众在解读大众文化文本时"权且利用"文本进行意义和快感生产所体现出的创造力和能动作用,这是大众抵制文化工业霸权和规训的符号意义上的生产。当费斯克理论"旅行"到...
6.
挪移与变异:在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中的电影《弃妇》
作者:
乔晓英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51-58
摘要:
影片《弃妇》作为对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玩偶之家》的中国化书写文本,呈现了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文本的变异的特征和内在规律。参照比较文学变异学对异质化文本的研究理论可以发现,文化的现实性语境、传统...
7.
文化跨界中的吸收与变异——中美公路电影比较
作者:
张金华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59-63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现有公路电影与西方经典公路电影的比较分析来对中国公路电影整体进行初步研究,指出中国的公路电影在内容与文化寓意上具有迥异于好莱坞的旨趣和范式,这种文化跨界中的吸收与变异适应了中国...
8.
误读普罗普
作者:
杨浡伟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64-69
摘要:
普罗普因其"故事形态学"研究引起了国际学界的关注,西方结构主义在阅读其著作《故事形态学》后,发现自己尚在探索的东西由普罗普在四分之一个世纪前已经总结出了系统的理论,由此,普罗普被奉为结构主义...
9.
中国古代“文学主体性”的变异
作者:
周毅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70-77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学主体性"发展史的梳理,试图揭示中国文学及文论变异的丰富性与复杂性,以说明当代主体性文论并不自刘再复始,也不会因杨春时而终。相反,主体性文论恰恰是中国古代文论中早已存在并区...
10.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实践性”
作者:
刘旭光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80-87
摘要: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源自深切的现实关怀,以人的境界的提升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其超越性追求,它在实践性的理论冲突中不断发展自己和完善自己,承载着两种学术方法与立场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11.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逻辑起点与方法
作者:
寇鹏程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88-96
摘要: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逻辑起点是人已然存在的事实。它的前提是"人"而不是"猿"。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秘密是"人的本质的客观展开的丰富性"。它的方法论是动态的双向相互生成论。单向的决定论是李泽厚为代表的...
12.
试论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内涵及其三大理论维度
作者:
张瑜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97-109
摘要:
实践存在论美学并非马克思实践观与海德格尔存在论的"拼凑",而是建立在马克思存在论思想之上的一种新型的美学构想和理论观点,本文细致论述了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这一真正内涵,并对马克思的存在论思想的背...
13.
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全面倒退的美学走向”么?——与李志宏先生商榷
作者:
栗永清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110-119
摘要:
李志宏先生从五个角度对"实践存在论美学"比之"实践美学""全面倒退"的论证,在其论证方式、逻辑推论的过程中都存在着较大的疏漏,其对实践存在论主张者的"断章取义"也导致其对实践存在论美学的主张...
14.
“实践存在论美学之争”评析
作者:
王怀义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120-129
摘要:
实践存在论美学提出后,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参与者的多样性和指导思想的复杂性是这场论争的典型特征:以极"左"思潮基础的政治化批评和以解构主义代表的后现代思潮逐渐渗透到论争者的思维机制中,...
15.
主持人语
作者:
傅其林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130-130
摘要:
【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是在正统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话之中成长并发展起来的,主要代表有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学派、南斯拉夫的实践派,捷克的科西克、波兰的科拉考斯基和沙夫等。他们发表了众多影响...
16.
论布达佩斯学派对艺术观念与雅俗文化结构关系的重构
作者:
傅其林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131-141
摘要:
布达佩斯学派对自律的高雅艺术概念及其与大众文化的结构关系进行颠覆,在批判其宏大叙事的悖论的同时展开了艺术合法性概念的重构,在大众文化的积极性、高雅艺术的必然性的发掘中重新思考雅俗文化结构问题...
17.
阿格妮丝·赫勒的人类条件理论及其价值
作者:
王秀敏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142-149
摘要:
匈牙利的哲学家阿格妮丝·赫勒构拟的道德理论中不仅详细解释了人类条件及其相关的理论,而且认为它是道德发生和演进的本体论背景。人类条件起始于人的"被抛"状态,或者说起始于现代人双重偶然性的生存状...
18.
现代性语境下的文化问题——赫勒文化理论研究
作者:
杜红艳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150-157
摘要:
文化问题一直为赫勒所关注,然而对这一问题的系统阐述却是在分析现代性的过程中进行的,可以说,赫勒对文化的理解是伴随着现代性问题产生的,她把文化看做是抵抗现代性危机的力量。赫勒从现代性视阈出发,...
19.
现代性视域下的高级文化困境
作者:
孙建茵 马尔库斯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158-163
摘要:
高级文化概念无疑是现代西方的一项创造。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概念(在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的两个方面)背负着重大的不明性,甚至是矛盾性。我确实认为这不是一个容易纠正的偶然事件。因为这一概念的...
20.
主持人语
作者:
赵毅衡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164-165
摘要:
【正】近年来,在学术界,"符号"似乎成了一个时髦词。经常听到学界在讨论:"于丹成了一个符号"、"世博会作为一个符号"。实际上任何人名,任何地名,都是符号,因为都被用来表达意义:这些人应当用的...
21.
符号与在场性: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分歧
作者:
董明来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166-175
摘要:
对于符号学来说,"在场一不在场"的张力关系乃是基础性的东西:唯有当对象不在场时,人们才需要符号来意指它,而当它本身在场时,它就不需要被意指,但却能意指他物。本文的任务,就是探问"在场性"概念...
22.
艺术文本的“无解”与“有道”——艺术意义的栖居之所
作者:
胡易容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176-184
摘要:
无解是后现代艺术的标志性开端,它们或内容解读线索缺失,或形式上随机、混乱,有时甚至可以是既非形式也无内容的无字天书。它们的共通特点是,作品表层信息不提供对其意义的说明。本文从艺术文本无解的原...
23.
无关紧要的紧要之处——从薛忆沩小说《无关紧要的东西》考察文化标出性
作者:
马文美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185-192
摘要:
本文以符号学关于文化标出性的理论,来分析薛忆沩的小说《无关紧要的东西》,展现出一个现代文化的寓言:在一个所谓"正常"的社会里,人们把平庸甚至是丑陋作为正常,任何超出"正常"规范的事物都将付出...
24.
视点下移与反讽转向:中国电视剧符号修辞演变批评
作者:
王立新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193-201
摘要:
经过近六十年的发展,电视剧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文化表意方式之一。借助符号修辞理论,本文以三类代表性电视剧为典型文本,探讨电视剧符号修辞意义的演变,试图指出电视剧符号修辞演进,实质上是文...
25.
游戏概念的符号学探索——“游戏符号学”的基础
作者:
宗争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202-212
摘要:
"游戏"是历史最为古老的人类活动之一,游戏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已经被学术界纳入研究视野,从计算机理论、教育学、心理学、文化批评等角度展开的游戏研究已经颇成气候,专门以游戏为对象的"游...
26.
主持人语
作者:
吴兴明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213-213
摘要:
【正】余虹(1957—2007),四川开江人。1985—1988年师从四川大学石璞教授、龚汉雄教授,获硕士学位。1992—1994年师从暨南大学饶芃子教授,获博士学位。后又在复旦大学师从朱立...
27.
开启“后形而上学”艺术之思:真理、命运与自由——论余虹的文艺思想与批评理论
作者:
支宇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220-235
摘要:
综观余虹的学术贡献,他经由尼采、海德格尔、福柯的思想启示,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后形而上学"文艺思想与批评理论框架。"真理"、"命运"和"自由"是余虹"后形而上学"文艺思想与批评理论的关键性术语...
28.
知识学的价值内核——对先师余虹先生《文学知识学》的精神性解读
作者:
廖恒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236-242
摘要:
余先生的知识学建构并不采信一种强调"客观"或"价值中立"的研究进路,而是关注作为精神性活动的文学在人的生存语境中的价值建构。知识学的论述体现了余先生的一贯用心,其断裂处更凸显了中国学人的时代...
29.
在东西方“杂交地带”自由地创造——重读余虹《〈全球化与中国图像〉序言》
作者:
彭肜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243-249
摘要:
余虹在《全球化与中国图像——新时期中国油画本土化思潮》中的《序言》对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与批评以及中国当代艺术史写作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性。余虹将"杂交运动"与"杂交地带"看做中国新时期油画本土化与...
30.
附录《全球化与中国图像》序
作者:
余虹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发表期刊:
2011年1期
页码: 
250-252
摘要:
【正】圈内人都知道油画的本土化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自油画传入中国以来就持续发生着的现象,然而,本土化作为影响中国油画生产、流通、交换、革新、变化的根本因素则是在所谓"新时期"才发生的事情。换...
共
33
条
首页
<
1
2
>
尾页
共2页
中外文化与文论基本信息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主编
曾用名
主办单位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
四川大学中文系
主管单位
出版周期
季刊
语种
chi
ISSN
CN
邮编
100000
电子邮箱
电话
010-
网址
地址
中外文化与文论评价信息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1.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中外文化与文论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同领域期刊
更多>>
古典文学知识
读书文摘
中外文化与文论
创作评谭
华夏文化论坛
百家评论
中国诗歌研究
中国文学批评
上海鲁迅研究
新文学评论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诗经研究丛刊
推荐期刊
期刊分类
最新期刊
期刊推荐
相关期刊
世界历史
世界文学
中国古代史
中国文学
中国民族与地方史志
中国语言文字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通史
人物传记
伦理学
史学理论
哲学
地理
外国语言文字
宗教
心理学
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
文化
文史哲综合
文艺理论
美学
美术书法雕塑与摄影
考古
音乐舞蹈
阿来研究
百家评论
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
版纳
创意城市学刊
创作评谭
多彩贵州文化学刊
大西南文学论坛
风流一代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
贡嘎山(汉文版)
国际中国文学研究丛刊
国学
汉籍与汉学
华夏文化论坛
今古文创
骏马
绿风
乐府学
岭南学报
明清文学与文献
娘子关
欧美文学论丛
帕米尔
人文中国学报
乐府学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学习博览
苏州杂志
晚报文萃
欧美文学论丛
对联
阿来研究
中华辞赋
杂文月刊(文摘版)
太湖
中文学术前沿
新国学
绿风
创意城市学刊
厦门航空
蜀学
骏马
版纳
野草
帕米尔
意林文汇
中国老年
娘子关
中国苏轼研究
中外文化与文论
关于我们
用户协议
隐私政策
知识产权保护
期刊导航
免费查重
论文知识
钛学术官网
按字母查找期刊: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其他
联系合作 广告推广: shenyukuan@paperpass.com
京ICP备2021016839号
营业执照
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 京零 字第 朝2201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