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与文论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1029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1302

中外文化与文论

Cultural Studies and Literary Theory
主办单位: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 四川大学中文系
ISSN:
CN:
出版周期:
季刊
邮编:
100000
地址:
出版文献量(篇)
1029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1302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钱中文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1-6
    摘要: 【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同西方文化、文论思想一起,不断介绍到国内,那时我们把它定位在"西马"。这西马二字,就是说它不是马克思主义原典意义上的文论,它不同于前苏联的所...
  • 作者: 曹顺庆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7-8
    摘要: 【正】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拓展到跨语言、跨学科的美学研究以来,"世界性的文学理论"(an eventual universaltheory of literature)成为比...
  • 作者: 王超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1-33
    摘要: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问题是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关键步骤。本文主要从可比性中的跨越性入手,分析了比较文学变异性与文明异质性之间的关系,认为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变革在于从文化的比较转向文明的比较,形成对...
  • 作者: 赵渭绒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34-45
    摘要: 国内学者晚近提出的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将以往比较文学的着眼点由"求同"转向"求异"。变异学启示我们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审视文学文本在接受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既突出了输出国文化特质,又凸显了输入国...
  • 作者: 刘朝谦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46-57
    摘要: 阐释和被阐释是汉代经学文论的的存在形式以及生产方式,也是经学文论在思想义理上不断发展,获得丰富和复杂内涵的原因。作为经学文论的主体,"文人"是国家政治体制的产物,这使得经学文论着重强调文学言...
  • 作者: 刘颖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58-68
    摘要: 本文主要考察人们在英语书写中对《文心雕龙》作者的身份研究。英语学界的不少学者根据各自的学术旨趣不断地重建作者的身份,形成了古典主义的刘勰、现实主义的刘勰等众多身份。尽管这些研究难以完全还原刘...
  • 作者: 杨玉英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78-86
    摘要: 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英语世界的郭沫若研究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研究态势。一是完全视而不见,对研究对象持一种彻底的拒绝和否定态度。二是带有一种"先入之见",不能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研究对...
  • 作者: 邓经武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87-94
    摘要: 布莱希特把自己的代表作定名为《四川好人》,是一种刻意安排。文章从17世纪以来德国文化界的"中国热"以及德语文献中大量的"四川元素"着眼,结合布莱希特戏剧创新过程中对中国文化与中国戏剧的研究,...
  • 作者: 冯宪光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95-96
    摘要: 【正】目前整个世界凸显着许多新的文化问题,一些美学和文艺学的基本问题也被重新认识,而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和文化的根本观点,以及它剖析社会、文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仍然适用于我们...
  • 作者: 刘方喜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97-105
    摘要: 本文认为在马克思经济哲学的基础上提出"新艺术政治经济学批判"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新艺术政治经济学批判"就是以当今符号经济为理论焦点,从剩余价值流转的角度,批判性地揭示符号经...
  • 作者: 庄锡华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106-115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学思想具有极强的批判特性,其以批判作为建设的逻辑起点为历史条件所决定。马克思、恩格斯的美学批判是积极的批判,他们善于将消极的批判提升为对他们自己的美学观点的正面的、系统的阐...
  • 作者: 毛崇杰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116-128
    摘要: 后现代思想对现代性的质疑,使普遍价值的存在成了问题。在新的世界状况下,当前美学文艺学的学科性重建开始关注普世价值问题。而马克思主义在重建过程中注定要扮演起重要的角色。马克思主义应在后现代多元...
  • 作者: 刘旭光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129-145
    摘要: 本文尝试用作为一种方法的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与充实同样作为方法的现象学,并以此把现象学推向社会存在现象学。作为实践存在论的马克思主义存在论与现象学之间有方法论上的共性,而现象学的方法作为对"经验...
  • 作者: 金雅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146-154
    摘要: 本文尝试利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资源,结合全球化语境,讨论如何处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以及如何建设民族国家文化的问题,认为发展民族文化应具备世界的视野、扬弃的胸襟,应加强对以艺术为代...
  • 作者: 丁国旗 李小贝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155-170
    摘要: 本文主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民歌、民间文艺的研究,马、恩文论经典的译介与初步研究,斯大林文艺思想的初步研究来考察和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总体情况。这些方面既是新中国成立后我...
  • 作者: 傅其林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171-172
    摘要: 【正】国外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美学是中国近百年来的文学理论建构的重要的理论源泉之一。随着中国社会主义体制与文化建设的历史性推进,国内学界长期展开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合法性建构,经过几代...
  • 作者: 林精华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173-184
    摘要: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苏俄社会变革,否定了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颠覆了代表苏俄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体系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原则,也就成为后苏联社会潮流。然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马...
  • 作者: 支云杰 赵利民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185-192
    摘要: 詹姆逊的艺术形式理论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其一,艺术形式由内容转化而来;其二,艺术的创作过程表现为从外在形式到内在形式的转化;其三,艺术形式还是一个阐释学概念。外在形式是艺术品的表层结构,...
  • 作者: 柴焰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17-227
    摘要: 当代西方影响力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家詹姆逊的文化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经近三十年,传播的议题主要涉及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理论研究、意识形态理论研究、全球化研究以及乌托邦思想研究。詹姆逊思想在中...
  • 作者: 王小平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28-240
    摘要: 电影的诞生既是科技进步的胜利,也是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导致的一次伟大的文化转型、媒介革命、社会革命,它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大众社会的形成。电影推动了社会由前现代向现代和后现代社会迈进...
  • 作者: 肖彦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41-248
    摘要: 西方当代左翼学者阿里夫·德里克用"后社会主义"来指认中国当前所正在进行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并把这种实践放在他对全球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理论框架内进行分析,认为中国有可能开辟出一条能够克...
  • 作者: 赵毅衡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49-250
    摘要: 【正】现代中国文论是从哪里来的?现代中国文论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是的。现代中国文论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吗?是的。现代中国文论是中国人祖上传下的家产吗?也是的。我这个说法,会遭到一片反对之声。讨论...
  • 作者: 覃莉 邹建军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51-254
    摘要: 文学批评理论及批评方法原创性的缺失,是当代中国中外文学研究者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与文学地理学的原创性为例,对文学批评方法原创性的基点问题进行了思考。
  • 作者: 阎嘉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55-262
    摘要: 本文立足于社会语境、生产体制和公共性三点,分别就文学与文学理论定位、文学传统及文学理论形态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 作者: 杜雪琴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63-267
    摘要: 文学地理学批评为当下文学研究的方法提供了新的途径,其功用主要体现在能有效破解文学发生的地理基础问题,能有效阐释作家艺术个性与艺术风格的构成问题以及能深入探讨文学作品中叙事艺术问题三个方面。
  • 作者: 李志艳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68-277
    摘要: 接受美学与都市化进程共同昭示了受众主体性异变、受众主体对整个社会化大生产进程的制衡性话语权力分享和控约性反影响,以及受众主体研究的成败得失。为此,回归接受美学和都市化进程语境,研究受众主体的...
  • 作者: 傅守祥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88-297
    摘要: 跨媒介的艺术名作《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始自17世纪荷兰著名风俗画画家约翰·维梅尔的经典画作,中经美国女作家特蕾西·雪佛兰的流行小说,再到英国导演皮特·韦伯的成名电影,三位艺术家分别以颜料、文...
  • 作者: 李欧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298-306
    摘要: 文章探讨了阅读武侠小说的心理现象以及社会意义,并对武侠小说中常出现的报恩、施恩、交友、男权话语等情节和主题的深层内涵进行分析,将其放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加以审视,从而试图更深刻地理解中国...
  • 作者: 邱岚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307-316
    摘要: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的诗学理论在中西方文论界掀起了一股"文学—历史"研究的新高潮。其中,格林布拉特对历史的解读已经开始走向"文本化"了,他认为平时人们口中所言的"历史"已不再是纯粹的客观体,而...
  • 作者: 周维东 罗飞
    发表期刊: 2011年2期
    页码:  327-334
    摘要: 【正】6月20日-6月23日,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会暨"国外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国当代文论建构"国际学术会在四川大学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主办,中国...

中外文化与文论基本信息

刊名 中外文化与文论 主编
曾用名
主办单位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 四川大学中文系  主管单位
出版周期 季刊 语种
chi
ISSN CN
邮编 100000 电子邮箱
电话 010- 网址
地址

中外文化与文论评价信息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外文化与文论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