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丛刊期刊
出版文献量(篇)
96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731

东方丛刊

The 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Studies of the Orient

《东方丛刊》面向国内外的文化研究及东方学专业研究人员,面向在高校开设东方文学、东方文化、东方美学、东方诗学的专业任课教师研究生以 及广大的东方文学和东方文化、美学理论的爱好者,以弘扬东方文化的优良传统,推动深入研究和阐发东方文化、东方美学、中国诗学理论的现代价值和意义为宗旨,以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为目标、倡导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坚持学术质量第一的方针,扶植具有原创性和民... 更多
主办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SN:
CN:
出版周期:
季刊
邮编:
541001
地址:
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东方丛刊>编辑
出版文献量(篇)
96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731
文章浏览
目录
  • 作者: 肖振宇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2期
    页码:  156-164
    摘要: 中国的话剧是从西方舶来的一种戏剧形式,它是中国传统戏曲自我改良的结果。从“春柳社”、“天知派”开始,中国出现了“文明新戏”。但是,从事“文明新戏”的大都是新与旧的“戏子”们,许多传统戏曲的禁...
  • 作者: 庄伟杰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2期
    页码:  165-169
    摘要: 当今时代,全球化已经成为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而且无法回避的现实,这一客观现象正日益影响和覆盖整个世界经济与文化,而且波及世界华文文学的研究和文化研究。全球化就像一个世界性的关键词让...
  • 作者: 杨中举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2期
    页码:  170-181
    摘要: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雅努斯之面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技术在带给人类福音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哲学家斯宾格勒、狄尔泰、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等首先对技术进行批判和反思。2...
  • 作者: 庄筱玲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2期
    页码:  182-188
    摘要: 郭璞的文学创作在两晋之交的文坛上无疑有着重要的地位。《晋书》本传说他“词赋为中兴之冠”,刘勰在《文心雕龙·才略篇》中称“景纯艳逸,足冠中兴”,钟嵘的《诗品序》则谓其在“建安风力尽矣”的诗坛上...
  • 作者: 耿波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2期
    页码:  189-198
    摘要: 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1930)中,陈寅恪先生提出“了解之同情”说。作为学术研究的思路,对此说作出阐发者甚多,其中不乏豁人心胸之论,但都失之于偏颇:要么将之解读为研究主...
  • 作者: 赵冬梅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2期
    页码:  199-209
    摘要: 在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中,如沈雁冰所言,“易卜生在中国是经过一次大吹大擂的介绍的”①。自1907年鲁迅于《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中将他与拜伦、雪莱等一起称为“敢于攻击社会,敢于独战多数...
  • 作者: 张华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2期
    页码:  210-222
    摘要: 悲剧作为审美范畴,首先是人与世界联系的方式,对它的理解只有在人与世界关系的最深层结构里才会得以充分实现。而历来的大哲无不经历着生存之苦的折磨,“人生是一场悲剧”几乎成了他们的共同慨叹。叔本华...
  • 作者: 马驰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2期
    页码:  223-226
    摘要: 多年来,在中国美学界,研究中国古代美学和研究西方美学总给人“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的感觉,两个迥然不同的研究领域各有一套话语系统,研究的路径和方法也相差甚远,有时甚至感觉连对话都有...
  • 作者: 刘蓓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2期
    页码:  227-231
    摘要: 北京大学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路与灯——文艺学建设问题研究》一书,是山东师范大学文艺学重点学科资深学者李衍柱先生的一部新著,书中收集了作者近年来撰写的重要论文近30篇共45万字,涉及文艺学建设中...
  • 作者: 林子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2期
    页码:  232-237
    摘要: 近年来笔耕勤奋的朱志荣博士,不久前又推出了他的新著《商代审美意识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这部由美学研究者撰写的、向中国有信史的源头商代回溯的专著,无疑是当今国内美学界同类书籍中的第...
  • 作者: 赵小琪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2期
    页码:  238-242
    摘要: 在物质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一切固有的稳定而安全的地域性家园被信息高度密集的现代文明所替代,重返人类原始的地域性家园成了现代人的共同呼声。正是在这种呼声的推动下,近几年来,人们对地域性文化和文...
  • 作者: 晓岚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2期
    页码:  243-257
    摘要:
  • 作者: 周启超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3期
    页码:  1-20
    摘要: 文学理论中对“理论”之现代性的追问,已成为文学理论界愈来愈多的学者在反复探索的一个“焦点话题”。追求“理论”的现代性,就要开放胸怀,拓展眼界,从一个国度、一个地区的框架中走出去,从那种不是“...
  • 作者: 林理彰 王晓路 祝远德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3期
    页码:  21-26
    摘要: 关于诗的本质与功能,中国历代学者有诸多表述。有关诗学的最早记载可以追溯孔子和他以前及与他同时代的思想家(尤其是道家)的哲学著作(约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2世纪)。此后有许多专门探讨文学的独立著作...
  • 作者: 黄念然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3期
    页码:  27-43
    摘要: 批评围绕文学构成一个回声区,它将作品中沉默的不确定的内部世界展示出来。有文学便有文学批评,这一点中西皆然,但对中国古代文论而言,有文学批评是否就有文学批评学这一问题却横亘在我们面前。因为作为...
  • 作者: 王茜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3期
    页码:  44-53
    摘要: 西方理论界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经历了一个由社会政治层面向文化层面转移的过程。18世纪法国哲学家托拉西最初发明“意识形态”这个词时,是将它当作“观念学”来应用的,即研究“认识的起源、界限和认识的...
  • 作者: 陈瑛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3期
    页码:  54-64
    摘要: 当西方的后现代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被推进为后殖民主义话语,并且在全世界不同的视野之中被加以审视和沸沸扬扬的评论之后,萨义德和他的东方主义已然成为一个跳不过去的名字和环节。
  • 作者: 王立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3期
    页码:  65-73
    摘要: 翻开《全元散曲》,如果稍一留心,我们就会发现作品中穿插着王魁负桂英故事咏叹的,不在少数。宋代文人与妓女交往的故事很多,何以上述故事会成为元代文人情感心态中的一个兴奋点?
  • 作者: 李祥林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3期
    页码:  74-84
    摘要: 戏曲和民俗有密切联系,这在标志着中华戏曲成熟的宋元戏剧中多有体现。考察元杂剧中的婚俗事象,无论对研究元代民俗史还是对研究中国民俗史,都有重要价值。本文以元杂剧《桃花女破法嫁周公》为个案,从民...
  • 作者: 侯宏堂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3期
    页码:  85-101
    摘要: 中国传统哲学独具特色的主要范畴如道、太极、气和五行等无一不与阴阳紧密相联,“阴阳”是“中国哲学中最为根本的形上学范畴”,阴阳学说是“中国哲学中最早出现也最为根本的学说”①。经过长久的历史积淀...
  • 作者: 谢国荣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3期
    页码:  102-116
    摘要: 中国传统文化或东方文化(主要是指汉文化)迥异于西方文化,早已为学术界所认同。然则,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表现在哪里,或者说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是什么,学者们或从哲学高度概括,或从地缘学、民族学...
  • 作者: 蒋明智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3期
    页码:  117-129
    摘要: 在悦城,龙母的传说除史籍、碑刻记载外,在民间口头也广为流传。现已采录的有《悦城龙母》、《龙母》、《龙母妈》(均载《广东民间故事选》)、《龙母传奇》、《龙母与赖普仪斗法》、《云浮石山的由来》、...
  • 作者: 曾艳兵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3期
    页码:  130-144
    摘要: 长期以来,中外学者已经注意到了卡夫卡创作与老庄哲学的相同或相近之处。譬如,詹姆斯·怀特拉克说:“卡夫卡对待语言和文学的态度,非常接近于道家。”①本雅明说,卡夫卡的所有作品就是“犹太教与道教斗...
  • 作者: 王建疆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3期
    页码:  145-155
    摘要: 9·11后的美国宗教学界在进行自我反思时有一种主导性的看法,即认为恐怖主义源于宗教上的极权主义(totalism),因此应该倡导宗教上的多元主义(plumlism)。这一倾向在9·11后的美...
  • 作者: 陈开勇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3期
    页码:  156-164
    摘要: 宋元时期,人们在表达儿子与自己母亲的骨肉关系时,经常用俗语“肠里出来肠里热”来形容。关汉卿的《邓夫人苦痛哭存孝》第二折:(刘夫人云)存孝无分晓:亲儿落马撞杀了,亲娘如何不疼?可不道“肠里出来...
  • 作者: 刘介民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3期
    页码:  165-183
    摘要: 各个国家的文学史家们的研究证实:无论是何处,有无文字,只要是有人的存在,就有鬼的传说或故事。中国的传奇志怪,从《搜神记》到唐代传奇、清代的《聊斋志异》;日本的物语,从《古事记》、《日本灵异记...
  • 作者: 张沛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3期
    页码:  184-195
    摘要: 我们不妨把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发展视作一场壮伟的“革命狂欢节”④,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与新文化运动只不过是其中最具戏剧性的一幕罢了。在这场文学革命化、革命文学化的社会文化大转型中,不同的价值体系及...
  • 作者: 犹家仲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3期
    页码:  196-206
    摘要: 在中国大陆对刘呐鸥的小说的研究大致有这样两种观点:在最初根本不受到重视。较早的一些中国现代文学史,如唐弢等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就不曾提及刘呐鸥的小说,那时主要是因为受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
  • 作者: 纪永贵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3期
    页码:  207-221
    摘要: 槐树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在唐宋类书的“木部”中,一般排在松、柏之后,居第三位。槐树在诗文中也被广泛运用,它在文学上基本包蕴着两层主要的象征意义,即政治寓意和游仙寓意,而这两层寓意...
  • 作者: 吴振华
    刊名: 东方丛刊
    发表期刊: 2004年3期
    页码:  222-231
    摘要: 虚词,古代称“虚字”,是指名词动词形容词之外,本身并不具有独立意义而必须依附于其他词才能有其意味的词④。古人重辞章之学,对实词和虚词的表达功能有深刻的认识。《论语》日:“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东方丛刊基本信息

刊名 东方丛刊 主编 麦永雄
曾用名
主办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管单位
出版周期 季刊 语种
chi
ISSN CN
邮编 541001 电子邮箱
电话 0773-58460 网址
地址 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东方丛刊>编辑

东方丛刊评价信息

东方丛刊统计分析

被引趋势
(/次)
(/年)
学科分布
研究主题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