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1930)中,陈寅恪先生提出“了解之同情”说。作为学术研究的思路,对此说作出阐发者甚多,其中不乏豁人心胸之论,但都失之于偏颇:要么将之解读为研究主体向客体的无原则融合,要么理解成研究主体个人意志对客体的压倒,在“六经注我”和“我注六经”的阐释怪圈中徘徊。本文拟从巴赫金对话理论出发,与“了解之同情”说展开对话,一窥其奥赜。
推荐文章
"对话"视域下的"妙悟说"——兼论对创新的启示
严羽
《沧浪诗话》
妙悟说
对话
创新
黄蕴之应用犀角地黄汤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经验
过敏性紫癜
犀角地黄汤
@黄蕴之
"对话"视域下的"妙悟说"——兼论对创新的启示
严羽
《沧浪诗话》
妙悟说
对话
创新
张杲与《医说·药名之异》研究
张杲
《医说》
药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陈寅恪“了解之同情”说的对话潜蕴
来源期刊 东方丛刊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陈寅恪 巴赫金 对话理论 文学理论 “境界”说
年,卷(期) 2004,(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9-198
页数 10页 分类号 I209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耿波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5 14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陈寅恪
巴赫金
对话理论
文学理论
“境界”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方丛刊
季刊
大32开
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东方丛刊>编辑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6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73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