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讨猛禽视器结构与生活习性的关系,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测量并统计了、纵纹腹小和红隼视网膜各层的厚度,三个核层的胞核层数和视细胞密度.视网膜外核层、内核层和节细胞层胞核的平均层数在依次为2.6、7.6和0.4层;在小为3.0、11.4和1.9层;红隼为1.6、14.6和1.7层.视网膜中央区视锥细胞密度(±SD)在为190 117±27 304个/mm2,小为202 122±49 542个/mm2,红隼为234 039±44 916个/mm2.视网膜周围区视杆细胞的密度在为190 422±26 595个/mm2,小为165 800±26 408个/mm2,红隼为178 015±40 165个/mm2.红隼视网膜周围区还有视锥细胞分布,其密度为22 082±9 864个/mm2.结果表明,视器的结构为夜行性特征,而小有趋于晨昏活动的特点,红隼为典型的昼行性视觉特征.3种猛禽栖息于同一生态环境内,视器的结构差异显示出其时间活动格局上的差异.
推荐文章
融合小波和形态学的避雷器在线监测方法研究
避雷器
泄漏电流
在线监测
小波变换
数学形态学
红脂大小蠹、华山松大小蠹和云杉大小蠹形态学比较
红脂大小蠹
华山松大小蠹
云杉大小蠹
外部形态
虫道
基于形态学和小波的遥感图像边缘检测
遥感图像
数学形态学
小波变换
边缘检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纵纹腹小()和红隼视器的比较形态学研究
来源期刊 动物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纵纹腹小 红隼 视器 形态和结构
年,卷(期) 1999,(4) 所属期刊栏目 形态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1-377
页数 分类号 Q9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5507.1999.04.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育辉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91 805 14.0 22.0
2 尹祚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30 570 14.0 23.0
3 雷富民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68 1093 20.0 3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38)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9(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纵纹腹小
红隼
视器
形态和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动物学报(英文版)
双月刊
1674-5507
11-5794/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中国科学院动物所
1935
eng
出版文献量(篇)
2363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