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首次报道了测定苯丙哌林血浆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及该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绘制了1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服用磷酸苯丙哌林两种制剂60 mg(以苯丙哌林计)后的血浆浓度-时间曲线,用TopFit 2.0软件进行房室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苯丙哌林体内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磷酸苯丙哌林分散片和胶囊的Tmax分别为1.76 ± 0.29 h和1.80 ± 0.41 h, Cmax分别为479.4 ± 171.5和456.4 ± 173.9 μg· L- 1;AUC0-t为4309.4 ± 1549.9和4119.5 ± 2018.8 μg· L-1· h.统计检验表明,10名受试者服用两种制剂后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具有生物等效性.
推荐文章
克林霉素磷酸酯胶囊的人体药代动力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克林霉素磷酸酯
克林霉素
药代动力学
相对生物利用度
微生物法
磷酸苯丙哌林在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磷酸苯丙哌林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磷酸苯丙哌林缓释片人体生物利用度试验
磷酸苯丙哌林缓释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生物利用度
生物等效性
苯丙哌林缓释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代动力学
生物等效性
磷酸苯丙哌林缓释制剂
高效液相色谱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磷酸苯丙哌林人体药代动力学及其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苯丙哌林 生物利用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年,卷(期) 2000,(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9-212
页数 7页 分类号 R9
字数 29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821.2000.03.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逸凡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实验室 30 523 12.0 22.0
2 钟大放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实验室 137 1557 21.0 30.0
3 杜宗敏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实验室 7 87 5.0 7.0
4 陈仁弟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实验室 2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苯丙哌林
生物利用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半月刊
1001-6821
11-2220/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82-142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40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550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