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了解儿童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临床各期中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以评价MRI在肝豆状核变性疗效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对临床确诊为HLD的30例未治和初治患者及27例随访患者应用荷兰Philips 0.5T超导MRI系统进行脑及肝常规序列扫描,并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结果57例患者中37例(64.9%)MBI显示脑和(或)肝异常信号,18例(31.6%)脑和肝同时受累.脑部异常者,基底节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其次是丘脑,多表现为双侧对称性T2W高信号或(和)T1W低信号.肝脏异常者,表现为多发性弥漫性圆型T1W高信号,T2W低信号.未治及初治患者首次MRI异常率(脑、肝)明显高于随访患者(x2=12.5,P<0.01),疗程与MRI异常率成反比.28例正规治疗患者(19例的随访患者及9例初治患者)的随访MRI异常率与治疗前病程(均在5年以内)无关,(x2=2.44,P>0.05).未治、短程或不规则治疗与MRI异常明显相关.多数病灶经合理治疗后可随临床好转而逐渐消失或减少.治疗不当且总病程超过10年者,MRI呈脑软化、肝内巨大结节等严重异常信号,并伴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复治后临床及MRI改善缓慢.结论肝豆状核变性经合理治疗,肝及脑部MRI异常信号可随临床症状改善而逐渐减少或消失.MRI有助于肝豆状核变性疗效及预后的判断.
推荐文章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肝豆状核变性中的应用价值
肝豆状核变性
相位值
磁敏感加权成像
12例肝豆状核变性病人临床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铜蓝蛋白
K-F环
磁共振成像
肝功能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特点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诊断
K-F环
铜蓝蛋白
误诊
磁共振成像在儿童脑性瘫痪诊断中的价值
脑性瘫痪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FA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磁共振成像在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临床各期中的变化
来源期刊 中华儿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儿童 预后 磁共振成像
年,卷(期) 2001,(9) 所属期刊栏目 述评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2-52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57
字数 314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j.issn:0578-1310.2001.09.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煜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放射科 16 100 5.0 9.0
2 鲍克容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内科 18 62 5.0 7.0
3 张建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内科 4 21 3.0 4.0
4 汪梅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内科 6 34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7)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肝豆状核变性
儿童
预后
磁共振成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儿科杂志
月刊
0578-1310
11-2140/R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东河沿街69号
2-62
195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133
总下载数(次)
32
总被引数(次)
1156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