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格罗夫山主要出露高角闪-麻粒岩相深变质岩,包括长英质麻粒岩和花岗质片麻岩、镁铁质麻粒岩透镜体、紫苏花岗岩、后造山期的片麻状花岗岩、及造山期后细晶岩脉.岩石化学特征显示紫苏花岗岩、花岗质片麻岩和花岗岩属铝质A型深成岩系列,而长英质和镁铁质麻粒岩则来自岛弧、洋岛和洋中脊环境的表壳岩系列.测区以低角度面理构造为主,局部出现强剪切变形带.韧性变形可分为3个阶段:D1与前泛非期的构造事件有关,D2相应于区域性麻粒岩相变质作用,D3则可能反映泛非期造山作用后期的伸展作用.变质反应结构多显示为简单的区域性麻粒岩相变质作用,但镁铁质麻粒岩可鉴别出3个阶段:M1的温压条件为 800℃,9.3×105 Pa; M2为800~810℃,6.4×105 Pa; M3仅650℃.代表性花岗质片麻岩的锆石U-Pb的离子探针分析显示峰期变质年龄集中于(529±14) Ma,花岗岩侵位年龄(534±5) Ma,细晶岩脉年龄(501±7) Ma,属于"泛非"期构造热事件.这些地质新证据显示在东南极内陆存在着一条从普里兹湾、格罗夫山到南查尔斯王子山的巨大"泛非"期造山带,应当是冈瓦纳最后拼合的缝合带.
推荐文章
东南极晚新元古-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及其在冈瓦纳超大陆重建中的意义
东非造山带
普里兹造山带
罗斯造山带
晚新元古-早古生代热事件
东南极
冈瓦纳超大陆
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晚第三纪孢粉的发现
东南极
格罗夫山
晚第三纪
孢粉
东南极内陆格罗夫山地区基岩暴露年龄研究
东南极冰盖
格罗夫山
上新世
10Be和26Al
暴露年龄
冰退
格罗夫山地区陨石回收
南极
格罗夫山
陨石
陨石富集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东南极格罗夫山地质特征——冈瓦纳最终缝合带的新证据
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D辑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东南极地盾 格罗夫山 泛非构造事件 冈瓦纳古陆 最终拼合
年,卷(期) 2002,(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7-468
页数 12页 分类号 P5
字数 1067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6-9267.2002.06.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小汉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 57 574 13.0 20.0
2 俞良军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构造演化开放研究实验室 20 222 9.0 13.0
3 赵越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7 124 4.0 7.0
4 刘晓春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3 40 1.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91)
二级引证文献  (27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2(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4(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05(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6(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7(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08(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0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0(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1(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3(2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4(3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5(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6(2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7(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8(2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9(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20(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东南极地盾
格罗夫山
泛非构造事件
冈瓦纳古陆
最终拼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月刊
1674-7240
11-5842/P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17
总下载数(次)
1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