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顾茅庐"可谓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然而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津津乐道于刘备的求贤若渴,却忽视了刘备与诸葛亮之问"双向选择"的深刻内涵。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刘备"前往隆中造访,三顾乃成"。为何非三顾呢?如果说一顿适逢诸葛亮外出,那么事后他肯定得知了刘备来访,为何希冀找到用武之地的诸葛亮不直接去投奔刘备,或者静候家中等待"二顾"呢?依笔者之见,诸葛亮第二次是避而不见,其意图有三:一是试探刘备是否知人善任。刘备宽厚仁德之名誉满天下,但许多名人常常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刘备能否真正做到知人善任,用人唯贤,还需进一步考察。二是积极思考对策。纵观当时形势,军阀割据,群雄逐鹿,诸葛亮虽意在"匡复汉室",究竟何去何从,绝不可草率行之。刘备虽为汉室后裔,但没有根据地,实力甚微,加上新败,更是元气大伤。如果去辅佐刘备,如何帮刘备走出困境,想必是他殚精竭虑的重头戏。若无多日苦思的孕育,《隆中对》中"东连孙权,北拒曹操"的三分策略可能会"晚产",甚至"难产"。三是等待时机出场。二顾之后,刘备的诚心已无庸置疑,诸葛亮完全可以出山。他却静观其变,原因在于刘备集团中,刘备乃一家之主,可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