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研究了皂荚豆的组成成分和皂荚胶的流变性质.结果表明:皂荚豆中蛋白质含量为15.38%,内胚乳占种子组成的37.8%;通过GC、PC、IR及HNMR分析多糖结构:内胚乳中含有68.6%的半乳甘露聚糖,半乳糖与甘露糖配比为1∶2.5,主链是以β-(1,4)-苷键连接的D-吡喃甘露糖,支链是以α-(1,6)-苷键连接的D-吡喃半乳糖;皂荚胶1%水溶液表观粘度达274mPa*s(30℃,170s-1),皂荚胶是高效的增稠剂;皂荚胶粘度随浓度升高而升高,随pH的降低而有所降低,皂荚胶水溶液为假塑性流体.
推荐文章
两种皂荚多糖胶流变性质的表征
皂荚豆胶
黏度
流变性
假塑性
皂荚豆胶冷水溶部分和热水溶部分的流变性研究
皂荚豆胶
流变性
冷水溶部分
热水溶部分
皂荚胶与黄原胶复配胶的流变性研究
皂荚胶
黄原胶
复配胶
流变性
皂荚栽培技术及利用价值
皂荚
栽培
利用
价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皂荚豆组成及皂荚胶的流变性质
来源期刊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皂荚豆 皂荚胶 半乳甘露聚糖 流变性质
年,卷(期) 2003,(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5
页数 5页 分类号 TQ432
字数 451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006.2003.01.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卫明 421 5531 36.0 48.0
2 安鑫南 70 1388 22.0 35.0
3 朱莉伟 19 348 12.0 18.0
4 蒋建新 9 181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46)
二级引证文献  (122)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1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08(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9(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0(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4(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5(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皂荚豆
皂荚胶
半乳甘露聚糖
流变性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0-2006
32-1161/S
大16开
南京市龙蟠路159号南京林业大学
28-16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9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715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