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12例肝豆状棱变性进行临床分析,临床表现发病在6~35岁间,两性均见.不同的家族往往表现不同的发病年龄和进行方式.儿童期发生的神经症状以舞蹈、手足徐动性动作和张力不全性动作为主;成人期发生的神经症状多以肌强直、动作减少和慌张状态为主.诊断依据上述神经症状和K-F环者,血清铜兰蛋白<0.2g/L,血清铜氧化酶活力<0.2光密度,24h尿铜>100μg.治疗时,服用硫化钾40mg,每日3次,或用硫酸锌100~200mg/d,合用维生素B6.青霉胺不能增加铜排泄时,可改用二巯基丁二酸钠或二巯基丙醇.治疗结果,8例好转,1例恶化,3例死亡.
推荐文章
12例肝豆状核变性病人临床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铜蓝蛋白
K-F环
磁共振成像
肝功能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67例临床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儿童
诊断
临床表现
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特点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诊断
K-F环
铜蓝蛋白
误诊
128例肝豆状核变性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
凯-弗环
酮氧化酶吸光度
误诊
肝功能损害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肝豆状核变性12例临床分析
来源期刊 陕西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诊断 肝豆状核变性/治疗
年,卷(期) 2003,(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6-227
页数 2页 分类号 R74
字数 20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7377.2003.03.01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9)
2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肝豆状核变性/诊断
肝豆状核变性/治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陕西医学杂志
月刊
1000-7377
61-1104/R
大16开
西安市西华门2号
52-40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204
总下载数(次)
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