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PECVD技术在1.55μn InGaAsP-InP MQW激光器结构的材料上沉积SiO2薄膜和含磷组分的SiO(P)电介质薄膜,经过快速热退火(RTA)后,样品的PL谱测试表明:覆盖有普通SiO2薄膜的样品蓝移量在5~74nm,而覆盖SiO(P)薄膜的样品呈现出341nm的大蓝移量.对SiO(P)薄膜的样品经红外光谱及XPS谱分析后证明,该膜的结构为SiOP,存在Si-O和P-O键,Si和P为正价键,其结合能分别为103.6eV和134.6eV.在退火过程中SiOP膜存在P原子的外扩散,它强烈地影响量子阱混合的效果,该SiOP膜明显区别于SiO2电介质薄膜.
推荐文章
InGaAsP量子阱混合技术理论及模拟研究
半导体
量子阱与超晶格
量子阱混合
理论及数值计算
ZnS/CdS/ZnS量子点量子阱的荧光衰减
量子点量子阱
ZnS
CdS
发光
量子阱LD有源区量子阱数目的优化设计
量子阱LD
腔体参数
有源区量子阱数目
优化设计
混合应变量子阱SOA的增益特性
SOA
偏振无关
TM模增益
混合应变量子阱
外腔反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增强量子阱混合的新技术
来源期刊 光子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量子阱混合(QWI)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 带隙蓝移 光子集成(PIC's)
年,卷(期) 2004,(3) 所属期刊栏目 光电器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2-134,155
页数 4页 分类号 TN2
字数 217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杰 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40 171 8.0 11.0
2 王永晨 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16 24 3.0 4.0
3 杨格丹 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4 4 1.0 1.0
4 车经国 2 3 1.0 1.0
5 张淑云 3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量子阱混合(QWI)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
带隙蓝移
光子集成(PIC's)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子技术
季刊
44-1601/TN
大16开
广东省深圳市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67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