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索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良恶性病变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Ca血病-2抗凋亡蛋白(BCL-2)和突变型P53基因蛋白(P53^mt)的表达及其病理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和EnVision+System两步法并结合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PCNA,BCL-2和P53^mt蛋白在砷中毒患者的不同病变皮肤中均有表达,且无论是阳性细胞密度还是阳性率均呈现出癌变组(A组)>癌前组(B组)>一般病变组(C组)的趋势,癌变组三指标协同阳性率为83.33%,明显高于癌前组的54.54%和一般病变组的23.08%,癌变组及癌前组与一般病变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和P<0.05);任何两指标间均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1)PCINA、UCL-2和P53“的协同高表达是砷性皮肤病变恶性转化的重要标志,皮肤角化过度患者有相当比例的表达,提示其具有恶变的潜在危险;(2)燃煤型砷中毒致皮肤癌变过程中,细胞增殖、P53^mt基因突变及抗凋亡增强协同起作用,PCNA、BCL-2和P53^mt的异常表达可对砷致皮肤癌的癌前监控和预测提供重要佐证。
推荐文章
分子病理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
病理学,外科
基因组,人
将分子病理学进展引入病理学教学的探索
分子病理学
病理学
病理诊断
教学改革
分子病理学教学的思维模式探讨
分子病理学
教学质量
思维模式
人才培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不同病变皮肤的分子病理学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医学研究与实践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燃煤型砷中毒 病变皮肤 分子病理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 P53基因蛋白 B-淋巴细胞瘤
年,卷(期) 2004,(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95.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燃煤型砷中毒
病变皮肤
分子病理学
增殖细胞核抗原
P53基因蛋白
B-淋巴细胞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医学研究与实践
月刊
1729-2522
98-2090/R
海南省三亚市光明路27号
出版文献量(篇)
86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