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工作旨在采用胃电图(EGG)为在针灸的教学,临床和科研中探究调治胃机能活动,阐述传统理论,术语,评价疗效提供数字--图谱的客观依据,提高教学质量和临床、科研工作水平.结果:1.EGG在针灸调治胃时进行全程跟踪表明:针刺足三里穴,出现得气和气至病所时EGG呈现同步性变化.针刺治疗最终效应是双向反应,针刺前后比较P<0.05~0.001.差异非常显著.针刺作用途径与穴位传入神经和支配胃的迷走神经密切相关.2.烧山火特殊针法是当针刺后患者出现热感时,EGG才出现双向反应.3.治疗胃病取胃经足三里穴,针刺前后比较为P<0.05.差异显著,而取其相表里的脾经阴陵泉穴时,EGG的效应也出现双向反应,但针刺前后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4.针灸可以防、治胃溃疡,但治疗的效果优于预防效果,治疗中又以灸治优于针刺疗法,EGG波幅值与溃疡指数呈负相关关系而穴位导电量与溃疡指数呈正相关关系.5.穴位注射用药剂量是全剂量的1/2~1/3,但疗效相同,EGG表现出有胃动力紊乱的EGG,提前恢复到正常,究其作用机制,除与穴位下药液产生压力刺激有关外,与药物的性能密切相关,提示穴位具有生物放大功能.6.针刺治疗急性胃痛,即刻疗效明显,而与施治取穴次序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