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位于稳定克拉通中央古隆起东部,是与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有关的风化壳型气田.由于古岩溶作用明显,风化壳顶面具有显著的岩溶地貌特征,形成了独特的沟台并存格局.前人对这一地区地貌研究中,在气田东部和西部划分出多条树枝状沟槽,并认为它们成因相同.通过最新资料研究,认为二者特征差异明显:西部为剥蚀脊,是古中央隆起带向古海盆由面状剥蚀到脊状延伸部分,其奥陶系上部地层缺失是风力作用和化学溶蚀、淋滤作用造成的;东部为沟槽,奥陶系上部地层因线状流水侵蚀和溶蚀作用缺失.图2表1参6
推荐文章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沟槽识别新方法
鄂尔多斯盆地
气田
碳酸盐岩
风化壳
沟槽
识别
方法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储层试井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
碳酸盐岩
储集层
非均质性
缝洞
试井
压力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长7烃源岩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
长7
烃源岩
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上古生界气藏成藏机理
鄂尔多斯盆地
中部
晚古生代
气藏
天然气运移
成藏形成
勘探方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剥蚀脊与沟槽
来源期刊 石油勘探与开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中部气田 奥陶系顶面风化壳 剥蚀脊 沟槽
年,卷(期) 2005,(6) 所属期刊栏目 石油地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31
页数 3页 分类号 TE122.3
字数 224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747.2005.06.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顺利 141 1627 20.0 32.0
2 代金友 21 328 10.0 17.0
3 张一伟 8 216 7.0 8.0
4 史若珩 1 1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78)
二级引证文献  (7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4(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鄂尔多斯盆地
中部气田
奥陶系顶面风化壳
剥蚀脊
沟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勘探与开发
双月刊
1000-0747
11-2360/TE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0号《石油勘探与开发》编辑部
82-155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4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969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