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阐明谷氨酸棒杆菌的乙醛酸循环与菌体的生长以及谷氨酸合成之间的关系,以谷氨酸棒杆菌基因组测序用典型菌株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ATCC 13032为出发菌株,构建了乙醛酸循环途径缺失的谷氨酸棒杆菌突变株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 WT△A.该菌株没有异柠檬酸裂解酶活性,不能在以乙酸盐为唯一碳源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与出发菌株ATCC13032相比,WT△A在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时不受影响,说明谷氨酸棒杆菌并不需要乙醛酸循环途径提供菌体生长所需的能量和生物合成反应所需的中间产物.但是,与出发菌株ATCC 13032相比,WT△A的谷氨酸合成能力大幅下降.
推荐文章
谷氨酸转运体、谷氨酸/胱氨酸转运体与谷氨酸神经细胞毒作用
药理学
综述
谷氨酸
谷氨酸转运体
谷氨酸/胱氨酸转运体
神经毒性
L-谷氨酸螯合铜的合成
谷氨酸铜
螯合
合成
正交试验
条件优化
谷氨酸棒杆菌Cgl0864基因强启动子的鉴定
谷氨酸棒杆菌
二维电泳
强启动子
实时荧光定量PCR
γ-聚谷氨酸的特性、生产及应用
γ-聚谷氨酸
谷氨酸同聚物
发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谷氨酸棒杆菌的乙醛酸循环与谷氨酸合成
来源期刊 生物工程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谷氨酸棒杆菌 乙醛酸循环 异柠檬酸裂解酶 谷氨酸
年,卷(期) 2005,(2) 所属期刊栏目 代谢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0-274
页数 5页 分类号 Q591
字数 35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3061.2005.02.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诸葛健 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50 1920 23.0 36.0
2 沈微 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98 817 14.0 24.0
3 王正祥 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20 1443 20.0 31.0
4 余秉琦 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5 96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77)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1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0(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谷氨酸棒杆菌
乙醛酸循环
异柠檬酸裂解酶
谷氨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物工程学报
月刊
1000-3061
11-1998/Q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B401
82-1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62
总下载数(次)
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