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N-S方程模拟了一系列不同收缩比、不同波系配置的内压缩通道内流动,研究了内压收缩通道几何参数对进气道性能的影响,发现对于相同的外压段,内压面积收缩比对进气道内压缩通道温升比、压比和起动性能具有较好的相似规律,且随着内压面积收缩比增加,进气道温升比、压比增加,出口流场畸变下降,起动马赫数增大.通过对相同压比下不同内外压缩比的进气道性能的研究,得到了内外压缩比对进气道效率和起动性能的影响规律,发现压缩程度相同时,进气道效率和起动马赫数均随内外压缩比有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规律.
推荐文章
典型几何和流动参数对高超声速进气道性能的影响
高超声速进气道
数值模拟
内压缩通道
隔离段
矩形截面高超声速变几何进气道研究
矩形截面
高超声速进气道
变几何
设计方法
数值模拟
合成射流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特性影响数值模拟研究
合成射流
高超声速进气道
边界层分离
隔离段
高超声速进气道强制转捩装置设计综述
高超声速
进气道
转捩
风洞试验
飞行试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内压缩通道几何参数对高超声速进气道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学科 航空航天
关键词 高超声速进气道 数值模拟 内压面积收缩比 内外压缩比
年,卷(期) 2005,(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5-689
页数 5页 分类号 V235.213
字数 340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2615.2005.06.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梁德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69 1495 24.0 35.0
2 张晓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5 170 5.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2)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52)
二级引证文献  (21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0(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1(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2(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3(33)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4(2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5(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6(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6)
2017(3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8(2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9(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超声速进气道
数值模拟
内压面积收缩比
内外压缩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5-2615
32-1429/V
大16开
南京市御道街29号1016信箱
28-140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09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3611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