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低速风洞中研究了微型涡流发生器对超临界翼型边界层分离的控制.根据超临界翼型边界层分离特性,提出了涡流发生器的流动机理.研究了梯形涡流发生器不同高度和弦向位置对边界层分离控制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微型涡流发生器对超临界翼型边界层分离的控制主要起减阻作用;适宜采用微型涡流发生器对超临界翼型边界层分离进行控制,其最佳位置应在分离线前2~5H涡流发生器高度之间.
推荐文章
控制超临界翼型边界层分离的微型涡流发生器数值模拟
微型涡流发生器
超临界机翼
流动控制
数值模拟
微型涡流发生器对超临界翼型升阻特性影响实验研究
微型涡流发生器
超临界翼型
升阻特性
失速迎角
超声速来流下叶片式微型涡流发生器流动控制研究
超声速
隔离段
微型涡流发生器
流动控制
数值仿真
微型涡流发生器对超临界翼型减阻机理实验与数值分析
微型涡流发生器
超临界翼型
平均湍动能
脉动压强
湍流应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微型涡流发生器控制超临界翼型边界层分离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实验流体力学 学科 航空航天
关键词 微型涡流发生器 边界层分离 超临界翼型
年,卷(期) 2005,(3)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与实验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60,84
页数 4页 分类号 V211.7
字数 211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9897.2005.03.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彬乾 70 393 11.0 16.0
2 焦予秦 22 151 7.0 11.0
3 段卓毅 10 61 4.0 7.0
4 陈迎春 8 68 4.0 8.0
5 张进 6 48 3.0 6.0
6 阎文成 1 36 1.0 1.0
7 于新 1 3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31)
二级引证文献  (74)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3(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1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1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8(1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2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型涡流发生器
边界层分离
超临界翼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验流体力学
双月刊
1672-9897
11-5266/V
大16开
四川绵阳211信箱
62-47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87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24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