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为解决SV40T转基因小鼠高发瘤难保种的问题,构建了两种含有SV40T不同区段的外源基因: Rb结合域点突变的SV40T基因(SV40T-DRb)和无p53结合域的SV40T基因(SV40T-Dp53).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的基因克隆手段,将改造的SV40T基因片段克隆测序,最终将这两个改造后的基因克隆进乳腺特异性的真核表达载体p205C3中,运用雄原核显微注射法制备转基因小鼠.结果利用PCR方法检测出6只双阳性转基因(同时检测到SV40T-DRb和SV40T-Dp53两种基因)小鼠,为避免检测结果中假阳性的发生,应用Southern-blot方法检测出1只双阳性转基因小鼠.结论本试验的结果证明,构建的两种含SV40T不同区段的策略是成功的,其建立的阳性转基因小鼠确实是弱化了SV40T转基因小鼠高发瘤的特性.
推荐文章
不同品系SV40T转基因小鼠血浆胃泌素水平测定
SV40T抗原
胃泌素
转基因小鼠
条件性SV40 TAg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四环素基因表达调控系统
猿猴病毒40大T抗原基因
转基因小鼠
四环素调控SV40Tag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四环素
基因表达调控系统
转基因
模型,动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种含SV40T不同区段的基因构建及其转基因小鼠的建立
来源期刊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猴病毒 基因构建 小鼠,转基因
年,卷(期) 2005,(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32
页数 6页 分类号 Q341
字数 510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4847.2005.01.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强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39 202 8.0 12.0
2 孙怀昌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138 1042 15.0 25.0
3 李厚达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89 740 16.0 21.0
4 徐平 中科院上海实验动物中心 10 40 4.0 6.0
5 滕勇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5 1.0 2.0
6 谢夏阳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3 26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196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猴病毒
基因构建
小鼠,转基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双月刊
1005-4847
11-2986/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5号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00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63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