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肌肉疲劳过程中sEMG功率谱变化与H+的关系以及可能存在的其它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肌肉进行疲劳收缩结束后,短时间内肌肉pH值尚无明显改变的特性,观察恢复期30 s内s EMG功率谱的变化规律.八名男性受试者,以肱二头肌为目标肌肉,负荷强度为60%MVC,静态持续负荷至疲劳点后,在恢复期以同样负荷分别观察2 s、4 s、6 s、8 s、10 s、20 s、30 s时的sEMG信号特征.结果:肱二头肌在以60%MVC静态疲劳负荷过程中MPF呈线性下降.在疲劳负荷后的恢复期,MPF恢复极其迅速,运动结束后仅2 s,MPF已恢复到整个下降范围的26.5%;至30 s,MPF已恢复到整个下降范围的87.7%.结论:由[H+]增加引起的肌纤维动作电位传导速度下降不是决定sEMG功率谱左移的唯一因素,提示sEMG功率谱左移可能与神经源性的中枢机制的作用有关.
推荐文章
基于熵的动态收缩sEMG信号疲劳特征分析
表面肌电信号
动态收缩
疲劳度
功率谱熵
小波包熵
基于子带频谱墒算法检测表面肌电信号肌肉疲劳性
子带频谱墒谱熵值
表面肌电信号
肌肉疲劳
双阈值
收缩区
平均功率频率
灵敏度波动比
茶薪菇多糖对运动性肌肉疲劳功能恢复的影响
茶薪菇多糖
运动性肌肉疲劳
免疫力恢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静态负荷诱发肌肉疲劳后恢复期sEMG信号变化规律
来源期刊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肌肉疲劳 恢复 肌电信号 功率谱分析 变化特征 中枢机制
年,卷(期) 2005,(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6-219
页数 4页 分类号 Q424
字数 37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6834.2005.02.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健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学系 176 2654 29.0 44.0
2 叶伟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体育学系 7 47 4.0 6.0
3 刘红 浙江科技学院求是应用技术学院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9)
二级引证文献  (8)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肌肉疲劳
恢复
肌电信号
功率谱分析
变化特征
中枢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双月刊
1000-6834
12-1339/R
大16开
天津市和平区大理道1号
6-16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8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1736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