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金丽温高速公路里东隧道温州端40 m洞口段的连拱隧道进行施工全过程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连拱隧道施工的影响范围主要是本侧掌子面前方8 m和拱顶竖直方向6 m的围岩区域;在较低类别围岩中,为保证掌子面的稳定,应采用留核心土的施工方法;为防止施工阶段中墙的倾覆和偏转,两侧主洞的开挖距离至少应保持4个完整的施工循环;工程的支护体系在施工阶段具有足够的安全度,在施工结束后仍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推荐文章
不等跨连拱隧道施工全过程的有限元模拟
不等跨连拱隧道
施工全过程
有限元模拟
应力
位移
非对称浅埋连拱隧道有限元分析
非对称
连拱隧道
开挖方法
小导管注浆
有限元
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全过程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湿喷聚丙烯纤维混凝土
隧道
围岩
塑性区
稳定性
非线性有限元
双排桩复合连拱支护结构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基坑支护结构
双排桩
连拱支护
有限元分析
工作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连拱隧道施工全过程三维有限元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铁道科学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连拱隧道 施工 三维有限元 数值分析
年,卷(期) 2005,(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38
页数 5页 分类号 U455
字数 39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1-4632.2005.02.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川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351 7915 49.0 72.0
2 林刚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4 525 11.0 14.0
3 李永林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8 382 7.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43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4)
同被引文献  (119)
二级引证文献  (21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0(9)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2(2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3(23)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4(2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5(2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6(19)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2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8(3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9(4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2)
2020(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连拱隧道
施工
三维有限元
数值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铁道科学
双月刊
1001-4632
11-2480/U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大柳树路2号
82-776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02
总下载数(次)
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