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易卜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挪威剧作家。作为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早在20世纪初就曾多次在文章中论及易卜生及其作品。曹禺作为中国现代话剧史上的巅峰作家,也曾深受易卜生和鲁迅的影响,他还是最早通读了《易卜生全集》(英文版)的少数甚至是唯一的剧作家。然而,他们对于易卜生的接受,却有着明显的差异。鲁迅主要是着眼于易卜生的思想、个性,其立足点是在社会改造层面;而曹禺虽然也受到易卜生思想的影响,但更多地侧重于戏剧艺术本身。这种接受上的差异,有着意味深长的文学史意义。
推荐文章
文学史观的转变与多民族文学教学
多民族文学
教学
困境
方略
文学史观
尺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鲁迅、曹禺对易卜生的接受差异及其文学史意义
来源期刊 上海鲁迅研究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文学接受 社会改造 认同差异
年,卷(期) 2005,(A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77
页数 15页 分类号 I206.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文学接受
社会改造
认同差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鲁迅研究
季刊
32开
上海市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5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