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DFT/B3LYP方法对Ni在TiO2(110)表面的5种可能负载模式及CO的6种吸附模型进行优化,计算了它们的吸附能、振动频率.结果表明,Ni倾向以垂直于O(2f)的形式负载在TiO2(110)表面,CO以C端与2个Ni原子桥连的方式吸附在Ni/TiO2(110)面时有利于C-O键的断裂.通过态密度分析发现,Ni/TiO2(110)体系是由Ni 3dyz和3dxz组成的表面态,正是该表面态提高了完整TiO2(110)面对CO催化分解活性.计算结果与实验一致.
推荐文章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NO在CuO(111)的表面吸附
量子化学
密度泛函理论
纳米CuO
NO
吸附
Hg0和SO2在MnOx/TiO2表面吸附的量子化学研究
Hg0
锰基吸附剂
机理
量子化学
密度泛函理论
Ba2+在KDP(100)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密度泛函理论
吸附
KDP晶体
Ba2+
Cl-在Al(100)表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密度泛函理论
表面吸附
吸附能
表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TiO2(110)表面负载Ni及共吸附CO的密度泛函研究
来源期刊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Ni/TiO2(110) CO吸附 表面态 密度泛函
年,卷(期) 2005,(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8-532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4
字数 28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243.2005.04.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俊篯 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31 158 7.0 10.0
2 李奕 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39 163 7.0 10.0
3 章永凡 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58 241 10.0 12.0
4 丁开宁 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23 84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Ni/TiO2(110)
CO吸附
表面态
密度泛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0-2243
35-1117/N
大16开
福建省福州市大学新区学园路2号
34-27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1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4665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