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从应力为应变和应变速率函数的状态方程出发,导出了超塑性拉伸变形的微分本构方程,从而解释了方程中应变硬化指数的力学涵义.导出了应变硬化指数的约束方程,定义了典型变形路径的应变硬化指数,导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导出了典型变形路径应变硬化指数的测量公式和数值模拟的精确测量方法,以此为依据对应变硬化指数进行了实验测量,对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进行了精细分析.研究结果判明:应变硬化指数不仅不是常数,而且与应变的变化规律及变形路径有密切的联系;在一定变形路径下还与所用的测量公式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引用应变硬化指数时,应该标明所对应的变形路径;在测量应变硬化指数时,应采用所对应变形路径的测量公式.
推荐文章
GH39合金拉伸应变硬化行为与断口形貌
GH39合金
形变孪晶
应变硬化
应变速率
断口形貌
一种测量金属薄板拉伸应变硬化指数的方法
应变硬化指数
视频引伸计
自动测量
人工测量
考虑应变硬化的混合弹塑性接触模型
微凸体
混合弹塑性
接触模型
应变硬化
C-Si-Mn冷轧双相钢的应变硬化特性
双相钢
应变硬化
弹塑性行为
马氏体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拉伸变形应变硬化指数的理论和实验规范
来源期刊 金属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超塑性 应变硬化指数 力学解析 实验测量
年,卷(期) 2006,(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73-680
页数 8页 分类号 TG113.2
字数 458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12-1961.2006.07.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宋玉泉 吉林大学超塑性与塑性研究所 45 416 12.0 19.0
2 宋家旺 吉林大学超塑性与塑性研究所 11 63 4.0 7.0
3 管志平 吉林大学超塑性与塑性研究所 13 159 5.0 12.0
4 马品奎 吉林大学超塑性与塑性研究所 11 47 2.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40)
二级引证文献  (4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5(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8(13)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超塑性
应变硬化指数
力学解析
实验测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金属学报
月刊
0412-1961
21-1139/TG
大16开
沈阳文化路72号
2-361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59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6747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