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分子为镇压异己和推行种族主义,在国内和被占领国建立了众多集中营。集中营也称“死亡营”,通常建有用于大规模屠杀和进行人体试验的毒气室、尸体解剖室和焚尸炉。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夺走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修建的最大的集中营.始建于1940年4月,是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多公里的奥斯维辛市附近大小30多个集中营的总称。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人数之迷
来源期刊 中学历史教学 学科 军事
关键词 奥斯维辛集中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 遇难 纳粹分子 二战期间 纳粹德国 种族主义 尸体解剖
年,卷(期) 2006,(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53
页数 2页 分类号 E195.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维忠 3 0 0.0 0.0
2 张静 5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奥斯维辛集中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
遇难
纳粹分子
二战期间
纳粹德国
种族主义
尸体解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学历史教学
月刊
1009-3435
44-1142/G4
16开
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大道西55号华南师范大学
46-79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10
总下载数(次)
51
总被引数(次)
256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