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冲击及冲击后的压缩破坏过程提出了一种全程分析方法.该方法应用三维逐渐累积损伤理论和分析技术,对层合板的冲击以及冲击后含损伤的层合板在压缩载荷下损伤扩展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分析中没有对冲击后层合板的损伤状态做人为假设,而是把冲击后层合板的预测损伤直接用于剩余压缩强度研究,从而不仅提高了最终失效载荷的预测精度,而且避免了为获得冲击后损伤状态参数所进行的大量试验,同时开发了模拟程序,该程序可以预测任意铺层角度、铺层厚度的层合板受外物冲击以及冲击后的损伤状态及在压缩载荷下的逐渐损伤破坏过程和最终失效载荷.通过与已有文献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方法及程序的正确性.
推荐文章
复合材料层板冲击损伤特性及冲击后压缩强度研究
复合材料层板
冲击损伤
冲击损伤特性
剩余压缩强度
复合材料层板低速冲击后疲劳性能实验研究
复合材料层板
压缩性能
损伤扩展
疲劳寿命
含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压缩剩余强度计算
复合材料
层合板
累积损伤
分层损伤
压缩剩余强度
叠层缝合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低速冲击及冲击后剩余压缩力学性能
叠层缝合
Cf /Al 复合材料
低速冲击
冲击后压缩
失效机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层合复合材料板的低速冲击损伤及剩余压缩强度研究
来源期刊 机械科学与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低速冲击 复合材料层合板 逐渐损伤 剩余压缩强度
年,卷(期) 2006,(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3-1017
页数 5页 分类号 TB33
字数 31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3-8728.2006.09.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温卫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189 2205 25.0 37.0
2 崔海坡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9 351 9.0 9.0
3 崔海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118 1251 21.0 3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9)
同被引文献  (58)
二级引证文献  (14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1(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2(2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3(2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4(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5(2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6(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1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8(1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9(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低速冲击
复合材料层合板
逐渐损伤
剩余压缩强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机械科学与技术
月刊
1003-8728
61-1114/TH
大16开
西安友谊西路127号
52-19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073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6992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