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 结合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曲线以及分子力学(MM2)模拟系统地研究了手性分子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PDP和PLP, 总称PPs)与β-环糊精(β-CD)、 2-位硒桥联双β-CD(2-SeCD)和2-位碲桥联双β-CD(2-TeCD)的包结能力大小及这3个环糊精对PPs手性识别能力的差异和识别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 PPs不能与单疏水空腔的β-CD形成很好的包结复合物, 与具有较长桥联链的2-TeCD结合能力最强. 2-TeCD与PDP和PLP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33×104和6.07×103 L/mol, 对PPs的手性识别比达到KD/KL=3.84, 高于2-SeCD(KD/KL=2.61). 用MM2模拟得出了PPs与这两个双环糊精形成复合物的三维结构: PPs的绝大部分位于双环糊精两个空腔之间, 但是在这两个复合物中, 苯环与芘环所成的二面角不同. 此外, PPs与这两个双环糊精作用时均存在明显的氢键相互作用, 且2-TeCD强于2-SeCD.
推荐文章
酶法拆分D,L-苯丙氨酸制备D-苯丙氨酸
D,L-苯丙氨酸
L-苯丙氨酸
D-苯丙氨酸
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
酶拆分
微波促L-苯丙氨酸消旋反应研究
L-苯丙氨酸
D-苯丙氨酸
消旋
微波辐射
过热效应
4,4'-二[N-(芘-1-基亚烃基)胺芳基]-2,2 '-双噻唑的合成
芘衍生物
4,4-'二[N-(芘-1-基亚烃基)胺芳基]-2,2'-双噻唑
希夫碱
合成
甲醇-水溶剂中L-苯丙氨酸结晶热力学
L-苯丙氨酸
溶解度
Apelblat方程
三元相图
介稳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桥联双β-环糊精对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的手性识别及机理研究
来源期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 硒、碲桥联双β-环糊精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 分子模拟
年,卷(期) 2006,(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0-924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45
字数 42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1-0790.2006.05.02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郝雅琼 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和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32 2.0 3.0
2 吴玉清 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和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2 140 6.0 11.0
3 刘俊秋 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和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 98 4.0 9.0
4 罗贵民 吉林大学分子酶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8 287 9.0 15.0
5 马立军 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和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 23 3.0 4.0
6 王立旭 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和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1)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N-[4-(1-芘基)]丁酰-D/L-苯丙氨酸
硒、碲桥联双β-环糊精
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
分子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月刊
0251-0790
22-1131/O6
大16开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12-4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9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3391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