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类的文明,基本上是靠文字来传承的,书籍则为文字的载体。我国古籍中的内容,大别之,有诗、文两大方面:诗、词、赋、曲,有韵者皆为诗;无韵者则俱为文。所以,就广义而言,古诗文也就大致包括了一切古代文化。读古诗文,也就是读古人之书。至于读书有得,写些书后、笔记、随感、议论,则为古人所常用的文体这个文体比较自由,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只写读书后的真实感受,不作写不出时硬写的无病呻吟。《古文观止》中,苏轼的《留侯论》、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都是著名的读书笔记,从古人事迹中,引申出对后人有益的体会来;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辨》,欧阳修的《纵囚论》,则是读古而疑古,进而与古书辩论,思想活跃,逻辑清晰,也能启发人们的思考。至于古籍中的诗话、赋话、词话、曲话,则更是汗牛充栋,大多写得短小精悍,言之有物,文风也值得今人学习。——出题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