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研究添加小米饭、糯米饭、籼米饭、再接种籼米饭以及加入葡萄糖酸内酯对传统酸肉制品中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生物胺含量及产品品质的影响,对预腌和发酵期间产品的水分含量、水分活性、pH及菌相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传统酸肉制品的水分含量介于65.21%~7044%之间,添加不同的米饭并未促进初期pH的下降;各组均未检出肉毒梭状芽孢杆菌,且大肠菌群经发酵2d后便低于4个对数单位,经发酵5d后低于1个对数单位;除了微球菌科和真菌类增殖较慢外,耐盐性细菌、乳酸菌和乳酸菌群等微生物均生长良好,发酵5d后菌数均维持在7~8个对数单位.添加GDL组在发酵初期有降低pH和水分含量,且能抑制微球菌生长的效果,添加GDL组挥发性盐基氮和生物胺含量较低,能提高传统酸肉的贮藏品质.
推荐文章
不同养分添加对黄河源区退化高寒湿地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
退化高寒湿地
养分添加
土壤微生物
碳源利用
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生物有机肥
土壤微生物生态
土壤碳源利用率
BIOLOG
ECO微平板
不同土壤中苯噻草胺的微生物降解
苯噻草胺
微生物降解
土壤
磷供应对玉米根际微生物碳源利用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玉米
根际土壤
土壤微生物
碳源利用
功能多样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碳源对传统酸肉中微生物菌群生物胺的影响
来源期刊 食品工业科技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传统酸肉 葡萄糖酸内酯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生物胺
年,卷(期) 2006,(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81,84
页数 5页 分类号 TS2
字数 367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0306.2006.05.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宗军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152 1162 19.0 2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5)
同被引文献  (53)
二级引证文献  (140)
195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4(1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5(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6(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7(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2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9(2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20(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传统酸肉
葡萄糖酸内酯
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生物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食品工业科技
半月刊
1002-0306
11-1759/TS
大16开
北京永外沙子口路70号
2-39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192
总下载数(次)
118
总被引数(次)
2000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