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依据拉康学说,指出在《老人与海》中,借助想像域的"误认",巨鱼成为老人建构自我的小他者这一点决定了老人毁灭巨鱼且失去巨鱼的必然,并运用拉康关于说话主体的分裂性理论揭示出老人捕鱼的行为本身,既不是为了荣誉,也不是为了某种证可,而是一种冲破想像之假和滑脱于象征之网的欲望向真实域的复归.最后试图探究整部作品结构所指向的终极含义并得出自然成理的结论.
推荐文章
从文化语境视角分析《老人与海》的语言翻译特点
文化语境
《老人与海》
语言翻译
《老人与海》的教育视点
《老人与海》
生态教育
审美
哲学思考
老人与海内部版 ——睾酮素始末
睾酮素
健身
生理功能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写作风格的魅力
《老人与海》
海明威
写作风格
语言特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老人与海》中主体的分裂与复归
来源期刊 大学时代(下半月学术教育版)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想像域 象征域 真实域 信念 复归
年,卷(期) 2006,(11) 所属期刊栏目 语言文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39
页数 2页 分类号 I1
字数 448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欧阳娜 南昌大学外国语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想像域
象征域
真实域
信念
复归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学时代(下半月学术教育版)
月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9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