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对移动心电信号QRS波形相似度指标进行评价和筛选,以便快速、准确地对心电图信号进行分类.方法:实验于2005-06/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利用心电图信号建立带有个性化的正常QRS波群模板.②用待测波形与模板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近似值作为QRS波群的评价指标.③通过各指标与QRS波群关键参数、QRS波群类别的对照关系,以及评价指标相互比较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①能量相似度评价指标在整个QRS宽度的分布上没有明显的特征,数值都集中在0.95~1.0之间,对QRS波群不具有区分性.②利用波形相关分析计算的相对评价指标对窦性和室上性QRS波群的分辨准确率高达99.99%,但对室性波和噪声的分辨率仅为21.57%和16.92%.③绝对误差相似度评价指标对QRS波群的分辨总体上可达到97.84%,对异位波形与噪声的区分准确率为100%和95.38%,对窦性和室上性QRS波群的分辨率为98.13%.④相关评价指标和绝对误差指标联合应用对QRS波群分辨率高达99.48%.结论:所设计的绝对相似度和相对相似度评价指标,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反映移动心电信号的QRS波群的特征信息.由于二者各具优缺点,将两种评价指标结合使用,可以提高QRS波群评判的准确性,在信号分类中可做到快速性与准确性的统一.
推荐文章
基于文化算法的表面肌电信号特征选择
表面肌电信号
文化算法
特征选择
遗传算法
模式识别
典型绝缘缺陷的直流局部放电信号波形分析
直流
局部放电
缺陷
频谱分析
波形
无线电信号识别方法的研究
信号分类
RBF神经网络
小波
心电信号采集数字滤波算法优化
心电信号
医疗诊断
数字滤波算法
整形IIR滤波器
多阶反馈
原始信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移动心电信号QRS波形相似度指标的选择方法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康复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电描记术 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 远程会诊
年,卷(期) 2006,(21) 所属期刊栏目 康复工程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9-121
页数 3页 分类号 R4
字数 41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3-8225.2006.21.04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32)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电描记术
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
远程会诊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06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