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苯胺的化学氧化体系中,采用无机纳米微粒二氧化硅作为空间稳定剂,在玻璃基体表面直接制备了透明导电的聚苯胺薄膜,并与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做稳定剂进行比较.采用SEM、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四探针电导率仪对薄膜的表观形貌、厚度、化学结构和电导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稳定剂的存在有效抑制了溶液中宏观沉淀的生成,制得的薄膜表面光滑致密;与水溶性高分子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的情况相比较,纳米SiO2做稳定剂条件下,整个反应体系诱导期相对延长,反应速率相对缓慢,薄膜的生长速度也相对缓慢;薄膜的饱和厚度达到200 nm左右,高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做稳定剂的情况;所得薄膜的电导率要相对低一些,仍属于半导体范围;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制备的聚苯胺薄膜中无稳定剂存在,说明稳定剂未参与薄膜的生长聚合.
推荐文章
纳米银粒子对聚苯胺的电性能的影响
纳米银
聚苯胺
导电性
PMMA
水分散型导电聚苯胺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聚苯胺
电导率
溶解度
共掺杂
三明治结构聚酰亚胺/SiO2纳米复合薄膜电学性能研究
聚酰亚胺
纳米SiO2
三明治结构
耐电晕
介电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纳米SiO2对原位分散聚合制备导电聚苯胺薄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塑料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原位分散聚合 聚苯胺薄膜 纳米二氧化硅 聚乙烯吡咯烷酮
年,卷(期) 2007,(2) 所属期刊栏目 结构与性能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76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323.6
字数 245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9456.2007.02.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其晔 青岛科技大学教育部橡塑材料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106 746 14.0 22.0
2 范海军 青岛科技大学教育部橡塑材料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12 55 5.0 6.0
3 魏琦 青岛科技大学教育部橡塑材料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8 71 5.0 8.0
4 李颖 青岛科技大学教育部橡塑材料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4 15 2.0 3.0
5 吴起 青岛科技大学教育部橡塑材料与工程重点实验室 2 13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原位分散聚合
聚苯胺薄膜
纳米二氧化硅
聚乙烯吡咯烷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塑料
双月刊
1001-9456
11-2205/TQ
大16开
北京西城区旧鼓楼大街47号
82-268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35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7358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