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目前国内外研究介绍的嗅鞘细胞培养方法存在繁杂或重复性差的问题,不利于实际应用.为此实验应用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嗅鞘细胞,观察其形态学及表型特征.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3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脊柱病研究所完成.①选取新生1周龄雄性SD大鼠1只,浸人体积分数为0.75的乙醇中3 min,碘伏消毒.打开前颅,暴露嗅球,完整取下两个嗅球,放人4℃预冷的DMEM抗菌液中清洗2遍,洗掉嗅球表面的血液等杂质,剥下嗅球被膜,将嗅球用眼科剪剪碎,加入质量浓度为2.5 g/L的胰酶,在37℃孵育箱磁力搅拌下孵育15 min,DMEM终止消化.细胞液过100μm细胞筛,离心去除上清液,用DMEM稀释细胞浓度至1×109L-1,种植于无包被处理的6 孔细胞培养板内常规培养.按差速贴壁法在培养18~20 h后吸出细胞悬液,重新种植于包被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的6孔细胞培养板内.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每2~3 d换液1次,培养14 d.②将培养不同时间的嗅球成鞘细胞于倒置显微镜、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嗅鞘细胞的特征性标志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的表达情况,阳性表达为棕黄色,无着色为阴性.结果:①倒置显微镜形态学观察:差速贴壁培养第2天可见有较多嗅鞘细胞贴壁生长,细胞突起较短,胞体较大,透亮度一般,成团或散在生长,较难辨认细胞的形态.5~6 d可见较典型的嗅鞘细胞形状,主要以梭形和多突起细胞为主,细胞立体感强、透亮、杂质细胞较少、本底清楚,亦可见有少量成纤维细胞开始生长.9 d时嗅鞘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其生长方向呈较一致的条索状.至14 d无论在细胞数量及质量上都呈明显的降低趋势.②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细胞多呈梭形,还可见扁平细胞,核为圆形或椭圆形,有时见双核,胞浆充实无空泡.③透射电镜形态学观察:细胞形态多为双极梭形,少数为3极,核不规则,核膜明显,可见核仁,染色质均匀分布于核中,异染色质可在核膜下形成块状结构,胞体表面有伪足样短突起,胞浆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系统及线粒体.胞膜有时可见伪足样突起形成皱褶.④神经牛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大鼠嗅鞘细胞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免疫反应呈阳性.结论: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嗅鞘细胞表达特征性标志神经生长因子低亲和力受体p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