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已证实来自嗅球及鼻腔嗅黏膜的嗅鞘细胞均能够促进中枢神经系统轴突再生.目前用于移植的嗅鞘细胞多来源于嗅球,因嗅黏膜在取材上更加快捷、安全且易于临床应用,本实验拟进一步验证改良Nash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鼠鼻腔嗅黏膜细胞后,获取嗅鞘细胞的情况.方法:实验于2007-01/09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验动物科学研究部完成.①动物:清洁级SD大鼠4只,由新疆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大鼠麻醉后断头,去除额骨和鼻骨,完整取下包含嗅黏膜和骨质的鼻中隔,中性蛋白酶Ⅱ+胰酶联合消化,离心去上清,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完全培养液,种植于无多聚赖氨酸包被处理的培养皿,18 h后将培养液吸出过滤,种植于另一个无多聚赖氨酸包被处理的培养皿,继续培养36 h后,加入适量培养液与原培养液混匀,重新种植于包被多聚赖氨酸的24孔细胞培养板.③实验评估: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于体外培养第5,7,10,14天进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通过活细胞镜下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相结合,计算嗅鞘细胞纯度.结果:①细胞形态学观察:培养的嗅鞘细胞主要呈双极(梭形)、三极及扁圆形,其中以双极(梭形)细胞为主.②免疫细胞化学特征:大部分双极(梭形)、三级细胞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或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免疫反应阳性,少量扁圆细胞也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或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阳性.③嗅鞘细胞数量与纯度: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嗅鞘细胞数量逐渐增多,14 d左右可达平台期.培养6~10 d的细胞纯度约为80%.结论:采用改良Nash差速贴壁法成功分离培养出嗅黏膜嗅鞘细胞,简单实用,嗅鞘细胞纯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