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包裹法和机械合金法制备了SiC∶Cu为20∶80(体积比)的SiC/Cu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及EDAX能谱对粉体和烧成样品的物相、断口显微形貌及断口物质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包裹法在制备复合粉体过程中出现Cu2O,其含量在烧结过程中减少,包裹法制备的烧成样品SiC颗粒和Cu结合成"核-壳"结构,两相分布比机械合金法更均匀,界面结合更好,强度更高.
推荐文章
Ti3SiC2/Cu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Ti3SiC2
复合材料
热压法
性能
SiCf/SiC复合材料氮化硼(BN)界面层及其复合界面层研究进展
SiCf/SiC复合材料
化学气相渗透
BN界面层
复合界面层
SiC/C-Cu复合材料的载流磨损性能
铜基复合材料
碳化硅颗粒
载流磨损
电流密度
摩擦速度
磨损率
含(PyC/SiC)n多层界面SiCf/SiC Mini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拉伸行为
(PyC/SiC)n多层界面
SiCf/SiCMini复合材料
拉伸强度
伸长率
断裂机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工艺对SiC/Cu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影响
来源期刊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包裹法 机械合金法 SiC/Cu复合材料
年,卷(期) 2007,(z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9-691
页数 3页 分类号 TB333
字数 198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2-185x.2007.z1.19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海龙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71 586 15.0 20.0
2 张锐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42 1144 18.0 24.0
3 黎寿山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 95 5.0 6.0
4 范冰冰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8 131 7.0 9.0
5 王春华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 45 3.0 6.0
6 刘瑞瑜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 25 3.0 3.0
7 吴曰送 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 35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51)
200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5(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包裹法
机械合金法
SiC/Cu复合材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月刊
1002-185X
61-1154/TG
大16开
西安市51号信箱
52-172
197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492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8384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