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利用正交实验,优选赤栀黄颗粒最佳提取工艺.方法:HPLC同时测定赤栀黄颗粒中栀子苷、芍药苷、大黄酸和大黄素的含量,以四个活性成分含量的综合评分和干膏得率为指标,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溶剂、提取次数对赤栀黄颗粒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以水提取3次,每次20 min,为最佳提取工艺.结论:该研究建立了快速,简便,同时测定赤栀黄颗粒中主要活性成分的液相色谱新方法;确定了赤栀黄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
推荐文章
杜仲叶化学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杜仲
活性成分
提取工艺
闪式提取
辣椒抗氧化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辣椒
抗氧化活性成分
POV
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优化芦荟活性成分提取工艺
响应面法
提取工艺
芦荟
活性成分
黄芥籽多糖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黄芥籽粕
多糖
超声辅助提取
抗氧化活性
响应面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种活性成分为指标赤栀黄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来源期刊 中成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赤栀黄颗粒 HPLC 正交实验 综合评分
年,卷(期) 2008,(12) 所属期刊栏目 制剂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72-177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84.2
字数 34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1528.2008.12.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封士兰 兰州大学药学院 86 824 18.0 24.0
2 刘霞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 98 1308 19.0 31.0
3 蒋生祥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 92 1131 18.0 27.0
4 李玉民 145 523 11.0 16.0
5 汤浩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159)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赤栀黄颗粒
HPLC
正交实验
综合评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成药
月刊
1001-1528
31-1368/R
大16开
上海市黄浦区福州路(近江西中路)107号206室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67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511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