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四元Ag-Cu-In-Ti焊料成功地连接了常压烧结SiC陶瓷.研究了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对碳化硅连接强度的影响,同时通过EPMA和TEM分析连接界面的微观结构,并且探讨了连接的原理.试验结果表明,在700~780℃试验温度范围内,碳化硅的连接强度存在峰值,最高四点弯曲强度达到了234MPa,但是连接强度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呈现单调下降趋势.接头微观结构由基体SiC、反应层和焊料三部分组成,连续致密的反应层紧密连接基体和焊料,反应层由带状层、TiC层和Ti5Si3层组成,带状层宽度约20nm,由Ag、In、Si和少量的Ti、Cu组成.元素线扫描结果显示焊料中的活性元素Ti含量在反应层内形成峰值,活性元素Ti与SiC发生反应生成新的反应层是连接的主要因素.
推荐文章
活性钎焊法连接碳化硅陶瓷的连接强度和微观结构
Ag-Cu-Ti焊料
碳化硅
连接强度
微观结构
碳化硅陶瓷电阻钎焊界面微观结构
微观组织
电阻钎焊
碳化硅
Ti/Ag/Cu活性焊料的封接特性
Ti/Ag/Cu活性焊料
陶瓷/金属
封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采用Ag-Cu-In-Ti焊料连接碳化硅陶瓷
来源期刊 无机材料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Ag-Cu-In-Ti SiC 连接强度 界面结构
年,卷(期) 200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7-820
页数 4页 分类号 TG142
字数 361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77.2009.008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学建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54 555 16.0 20.0
2 黄政仁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56 528 14.0 21.0
3 袁明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15 67 5.0 7.0
4 刘岩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72 581 12.0 2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50)
二级引证文献  (21)
199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Ag-Cu-In-Ti
SiC
连接强度
界面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无机材料学报
月刊
1000-324X
31-1363/TQ
16开
上海市定西路1295号
4-50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60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16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