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取代氨基侧链的引入对哒嗪酮类化合物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乙酰基为连接片段,引入不同的取代氨基,设计合成一系列化合物;体外药理实验参考Born方法进行.结果:设计合成了10个目标化合物,其中8个未见报道,所有化合物均经过1HNMR等确证;所有化合物都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其中化合物(6f)、(6g)、 (6h)和(6j)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较强,化合物(6g)和(6j)的活性是 6-[4-(吡啶基-4-氨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 (MCI-154)的5倍.结论:引入不同的取代氨基对哒嗪酮类化合物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有影响.
推荐文章
新型噻吩并四氢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噻吩并四氢吡啶衍生物
合成
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血栓
新型噻吩并四氢吡啶芳酸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噻吩并四氢吡啶
芳酸醚
合成
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噁唑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炎活性
马尿酸
噁唑酮
合成
抗炎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来源期刊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化学合成 哒嗪酮类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体外研究
年,卷(期) 2009,(7)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1-82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973.2
字数 287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24/SP.J.1008.2009.008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章杰兵 19 112 6.0 9.0
2 周国华 73 360 10.0 15.0
3 俞世冲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 50 187 7.0 10.0
4 古卓良 48 216 8.0 13.0
5 柴晓云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 25 45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46)
196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化学合成
哒嗪酮类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体外研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月刊
0258-879X
31-1001/R
大16开
上海市翔殷路800号
4-373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782
总下载数(次)
2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